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霍尔斯案例 > 医院管理 > 正文

流感来袭,倒是提醒了全科医生的重要性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18-09-30

随着10月到来,各地已逐渐进入秋季,使得流感盛行,很多流感患者一股脑都涌进大医院,说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还不给力,“金字塔”的塔基还不牢固,家庭医生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呼吸科、儿科、内科等不堪重负,医生病倒现象也不少见。

像流感这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本应留在社区就诊,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留给危重症患者。就此次流感疫情而言,家庭医生应建议签约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提前打疫苗,病情不重的先在基层解决,病情严重的再转到大医院。如果这样,大医院的压力就会减少。

国务院曾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培养全科医生,并引导他们在基层执业,这一政策旨在补上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短板。前,全科医生在中国是一个陌生词汇,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业,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全科诊室,上下级医院缺乏协作。

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家庭医生,他们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解决九成患者的医疗问题,只有一成患者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全科医生同时承担首诊、分诊、双向转诊职责,与医院紧密协作,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居民健康。

激励机制欠缺,全科医生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不能尽如人意。

目前,各地开始培养全科医生队伍,并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服务。但是,强服务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

全科医生执业地点在基层,相对而言,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职称晋升、生活便利、孩子教育等各方面条件均不如大医院,如没有强有力的收入、待遇、晋升等各方面特殊政策保障,难以留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当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模式,尚没有规范化的执业方式,其收入没有与签约服务费挂钩,服务内容、数量、居民满意程度也没有统一考核标准,更没有专项津贴鼓励;与上级医院协作机制有待明确;医保支付仍偏重疾病治疗,难以撬动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的积极性。

全科医生的地位正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正在加快

近两年,我国先后就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全科医生培养等出台一系列政策,地方也进行积极探索。例如,广东深圳罗湖区以年薪30万元起的优厚待遇吸引全科医生;一些省份试点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给予较高待遇……当然,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刚刚起步,人口众多,又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按照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加上护士、健康管理师等团队人员,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将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服务体系。

然而根据地方发展水平差异,各地医保支付、激励政策、考核要求应有所不同。如何让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到每个家庭,让每一位居民享受到均质化服务,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霍尔斯小结:一场流感暴露了基层医生的短板,各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基层医生的重要性和努力留住全科医生,不但可以留住患者提高业务量,也可以相应地提升自己的医疗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全科医生是重要的市场需求,不可或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