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走进每一家,不信你看!
文件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家庭医生真的要走进千家万户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欧美大多数国家的模式,也是西方国家很成熟的模式。家庭医生模式有效地起到了初诊、分诊作用,也能为民众解决很多小病小痛,大大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病人无需再上医院排队挂号,在家里便能完成诊断过程,大医院可以真正腾出手来诊治疑难杂症和科研任务。
更重要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签约者和非签约者在医保支付比例和医保门诊统筹上设置了差别,即在基层首诊和转诊的签约者,其自付比例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低于非签约者。既方便群众,又替群众的钱包着想,可以说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看病模式。
障广大乡村人民的健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可以说是现代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雏形。但 过去,‘’低水平,广覆盖‘’,赤脚医生,社区医生,加上上级医院经常送医送药下乡,对保是,医院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摒弃了这种‘’低水平,广覆盖‘’的模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无论从规模,设备,人才培养,医疗水平,等等,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基层医院越来越面临没病人可看的囧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分级诊疗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大部分的常见病,慢性病,普通病种分流,留在基层,甚至在家里就给你治了,将极大的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疾病的预防,对民众的健康保健也有积极作用。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
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
综合考虑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签约服务在内的绩效考核情况、事业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通过相应评价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今后医改的方向,我们唯有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而不是急功近利,得陇望蜀,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造福千家万户。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