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长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热风劲吹,传统医疗行业也站在了风口上。在第五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有才在会上称:“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及物联网这些新技术,它对实现智慧医疗起了一个助推的作用。”在医疗的核心资源医院这一端,有如下几个重要现象:
1、面对互联网的骚扰与声势,普遍的医院感觉到焦虑,想迎合又不知道该如何迎合,想抗拒又觉得哪儿不对。
2、不少的医院不仅主动拥抱互联网,还尝到了不少甜头,反而还希望互联网革新可以更快一点,政策推进力度可以更强一点,让医院的控制能力变得更强。
3、医院与互联网合作是主流,医院自建互联网团队的可能性较少,更愿意合作为主。
4、医院的责任感非常强,使命感也非常强,互联网产品需要更了解医院的心态。
5、医改政策的执行,互联网医疗的演进,需要强有力的医院管理层与时俱进,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在实践中前进。譬如说分级诊疗、多点执业、医保等,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围墙。
武汉协和医院有着149年历史,和另两家“正宗”协和医院——北京协和、福建协和都有着西方文化渗透的基因。他们标志着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也代表中国医学的进步。一直以来,武汉协和秉承着仁爱济世的理念,好的传统我们希望秉承,但作为百年医院,有优越性也有缺点,要想改变传统很困难。在互联网时代,不改变就不可能有未来。
未来的时代可以没有大学,在互联网上大学完全有可能,这一天只不过是早晚问题,所以我想互联网来临的时候,不改变未来就不可能。
“分级诊疗是医改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解决大医院当中人满为患的问题,但是作为院长说,很难下这个决心。”祁佐良表示,这种分流的影响对大医院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尤其现在配套措施当中,取消药品耗材的加成,改变医保支付方式将分级诊疗变成半强制性的措施等,都会对大型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都会带来很多的困难。祁佐良认为,互联网医疗的种种措施,“都是在有步骤地使大型公立医院面临这样必然到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我们再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互联网大的魅力是实现医患之间的相对精准的对接。这比分级诊疗更有魅力。互联网让分级诊疗在大的政策背景下面更加便利。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线上模式只是解决的了一些简单的分流,线上的互联网医院、线下的医院、怎么把医院、把医生、把病人,把支付制度结合起来这些深入制度梳理还没有吃透。是面上的简单问题,面下实实在在的点上的问题还没有普遍解决。
分级诊疗尚未完全解决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互联网医院能实现的医疗服务仅局限在复诊和慢病管理领域,且具有医保壁垒、药品配送压力和医院合作紧密度难题,药品导流能力有限,互联网医院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商业价值。
说的一句话格外有深意:“三甲医院院长比较喜欢这句话,‘互联网医院要做一件事,对三甲医院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加法。’”
一些省级政府已经开始抛头露面。2015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框架下,2016年5月7日,该省卫计委联合微医集团全面启动黑龙江“互联网+医疗”合作项目。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365.3亿元,移动医疗或突破200亿元,超越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占比达到55%.
但随着卫生计生部门一系列新政的出台,以挂号资源为市场切入点甚至是拳头业务的移动医疗企业,面临冲击和转型抉择。挂号、加号不是移动医疗的出路,成为业界共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