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设备管理规划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的基础,也能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高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增加。故此必须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为医院设备进行整体规划,提高设备使用率。

当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不足
缺乏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有着价值高、高消耗、更新快、品种杂等特点,故此导致了监管及管理比较薄弱。医疗设备在各个科室进行使用,所以对医疗设备有着天然的管理责任。医院设备科权责模糊,无法准确控制,科室间信息不对称,制度成了摆设只剩形式。
信息化程度不高
缺乏实际意义上的信息化,部分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没有贯穿至设备申购到报废的全生命过程之中。现实状况是很多医院依然使用手工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设备不断增加及更新,手工式操作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实际需要,从而影响科室成本的核算。
维保意识弱,设备使用效率低
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科室为了业务水平,从而申请很多大型设备,以“业务需要”为由,对购置可行性缺乏认证,造成设备闲置现象出现,造成了设备使用效率低。
报废制度不规范
医疗设备存在随意性,缺乏明确的报废制度。设备报废前,没有经过多方确认,而采取了报废行为,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如何规划医疗设备管理
权责分明
依照医院管理制度,从上到下明确管理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地位,从院领导到使用职能部门,层层相扣与个人绩效相关联。明确各个流程制度,划分流程职责范围权限。
完善信息化管理
在基本的HIS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解决手工操作的数据管理流程,才能有效把控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发现设备管理上的问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对全信息的有效掌控,提高设备管理效能,才能有效增强医院的综合水平。
规范化报废流程
按照需要报废设备出厂使用有效期或者具体要求,以此来确定设备折旧率,进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规范化报废规章制度及流程,把控未到报废期的设备被报废。需要报备的设备,严格按照报废规章制度执行,凡是一项符合必须被退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型设备的报废,根据不同医院的对大型设备定义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不同,超过一定金额设备必须经过院领导、设备科科长及技术专家进行鉴定,鉴定后才能办理报废。
霍尔斯结合医院等级,从设备规划、采购、使用管理、维护、维修、报废处理等方面,全面评估医院目前对设备的管理情况,利用多种方式对医院设备管理进行规划。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