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医院管理 > 正文

医疗体制回归正轨,“去编制”只是步

来源:霍尔斯医疗管理 编辑:Anna 点击量: 时间:2015-06-18
医疗体制回归正轨,“去编制”只是步

  深圳的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近日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到2017年,以上这些目标将成为现实。
  
  平心而论,作为专业人员,医生本该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吃饭,至于“编制”这东西,本不该是医生的必要头衔,更不应成为对于医生的身份认定与固化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医生去“编制”,取消行政级别,也有望让医生这一职业更加简单纯粹。
  
  不过,医生去编制,固然是医疗体制回归的正确方向。但真正意义上医疗的归医疗,的确还不是“去编制”这么简单。即便是鼓励社会办医,激发释放医疗资源,但公立医院及其医生的角色和职责,其实同样需要厘清。而所谓“编制”,假如剔除其行政色彩,不过是公立医院的人员配置罢了,至于编制背后的待遇和福利,也是任何企业和机构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那么,公立医院医生去编制之后,这些问题其实仍然存在,公立医院人员如何配置,待遇和福利机制何去何从,也就必须有明确的规则,而不能仅仅是口头上一句“拿到的钱差不多”。
  
  而按照当前“去编制”的方案,不难看出,去编制之后,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那么,财政拨款的占比究竟是更高还是更低?假如“去编制”只是意味着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更多与医院营收挂钩,会否加剧医疗的趋利化?这些疑问恐怕并非杞人忧天。
  
  此外,去掉编制这一制度“围城”,当然意味着医疗资源的流动更加顺畅,但失去了编制优势,公立医院如何维持其人才吸引力,如何防止优秀医生的过度流失,公立医院提供优质优价医疗服务的目标如何保证并兑现,同样不应语焉不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