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成抑郁症高危人群
前不久,一条新闻让医护圈痛心不已:一位工作了将近20年,经验丰富的骨外科护士长,从9楼病房跳下,结束自己40岁的生命。据其所在医院培训工作人员分析,这名护士长可能患有抑郁症。
在多调查报告中都有显示,医护人员是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近几年,常有护士患有抑郁症的新闻诉诸报道。护士为什么容易患上抑郁症?首先要看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和临床特征,尽管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直到现在还不是非常清楚,但从临床特征来看,这种病与人的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的关系。白领、护士、医生等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都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观。护士,特别是ICU、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很大。儿科护士为例,一个护士给小孩打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一群家属围着,不能一针见血,轻则群起指责,重则拳脚相加,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给小孩打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很多孩子没打针之前已经哭得很厉害了,因 为恐惧打针及其不配合,宝宝稍微一动就容易扎偏。
有这么一段话这样评价医护人员的:“医护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其他终付出很多回报甚少或者没有的职业。医护工作者工作时间长,没有规律,而且别人的生命往往攥在其手 上。其压力之大,非几张图表所能表示出来。维拉德说:“他们每天要面对疾病、痛苦和死亡并和患者家属打交道。这个职业能让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发生变化,那就是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悲伤的世界。”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高,护士精神压力大,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的情绪。另外,护士经常上夜班,睡眠规律被打破,出现失眠,精力不足,也会表现抑郁情绪。
还有研究表明,医院管理等级越高,工作场所的冲突频率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和每周夜班数量越多,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越高;与在精神科、中医科、康复科和行政后勤部门工作的护士相比,在内科、重症监护室、外科、耳鼻喉科、儿科和皮肤性病科工作的护士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一名从业20年的优秀护士长的离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警惕抑郁症!亲爱的护士同行,如果你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感觉情绪低落悲观、自卑自我认同差、不愿与人交际等,那就赶快到医院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治疗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