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医生,不能就这样离去

来源:医疗新闻网 编辑:医疗新闻 点击量: 时间:2014-11-05

  一座城市,两个星期,三名医生,两死一昏迷——从10月12日到10月25日,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集中出现医生“过劳伤”事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医生健康状况的关注。两名猝然离世的医生,一名55岁,另一名48岁,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的医生仅42岁。四五十岁,本是医生职业发展的黄金年龄,就这样戛然而止,既是家人和患者的损失,也是医学界的损失。

医生职业现状

  有句话叫:“木匠没凳坐,裁缝穿破衣,医者不自医。”虽然这样的遗憾难以完全避免,但类似事件的集中暴发,足以提醒整个社会去反思:医生行业到底在经历着怎样的工作状态?

  “2014年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询问了超过7000名医生。其中,九成以上的人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6%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13.5%的人每天超过12个小时都在工作;八成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一周7天里,53%的医生需要工作6天,29%的医生需要7天连续工作,全周无休。在他们写下的留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字眼就是“累”。一名曾在急诊一线工作5年的医生感叹道:“至今只要听到某种电话铃声,我仍然倍感紧张。”

  “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这些医生频频叮嘱患者的话,却与他们相距甚远。这似乎也成了我国整个医生行业面临的问题。

  忙门诊、忙手术、忙科研、忙论文、忙着出席各种学术会,“忙”已经成为大医院医生工作的常态。除此之外,医患关系的紧张也让他们身心疲累。“2014年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中,93.47%的医生选择了“有心理压力”,其中“医患关系”以44.5%的绝对“优势”排在压力源首位。医患关系带来的紧张情绪,无疑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

  2010年时,卫生部门曾做过一次小样本调查,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老年人相对高发的疾病,正日益成为医生的噩梦。说不准哪一天,他们就会被一根稻草彻底压垮,突然倒在工作岗位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治病救人的医生本应对这方面懂得更多,对反面事例也见得多,所以更应当以身作则:有了病别撑着,该体检别耽误,周末出差能推的就推了。医院则应尽量通过合理的排班,保证每个医生的轮休时间。同时,不妨参照国外一些作法为医生的健康保驾。如在工作量远不及国内的澳大利亚,为了解决医生忽视自身健康的问题,澳洲南部阿德莱德市专设了一家为医生看病的诊所,提醒他们切勿拖延病情。当然,给医生行业减负远不是这么简单。比如,三甲医院医生忙到没时间休息,社区医生则可能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患者,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大医院医生过劳的问题就很难得以解决。

  霍尔斯医疗管理顾问指出频繁的医闹和医疗纠纷事件,把医生和医院推到了公众的对立面。人们在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的时候,一直强调医生的医德、医院的规范划,却很少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医生的职业现状。霍尔斯医疗管理顾问呼吁医院改善医生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调整医生的工作时间,让医生能够用好的状态治病救人。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