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红包协议”将推行,医生怎么看?
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要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
“这是对我尊严的侮辱!”早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谈到 “医患签署拒收(送)红包协议”的新规时,就显得很生气。而现在,不论黄洁夫生气与否,新规终于还是要施行了。(医患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您怎么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问卷调查,表达您对这项新规的看法。)
大多医生不买账
今年3月,煤炭总医院在北京市率先签署了医患双方同签拒收“红包”协议书,在实行了近两个月后,医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拒绝红包协议”这种方式,医生的认可程度只有五成,还有不少医生对此新政有抵触情绪。
面对即将全国推行的新政,很多医生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这个时代,我们怎样做医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我们是医学新青年: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了这些,才有可能做一名好医生。你让我签神马拒收红包协议,这不是埋汰人呢吗!”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医生“协和surgeon阿饼”感叹道。
一位网名为“南村人家”的网友表示,“让医生签不收红包协议是又一次成功转嫁矛盾,潜台词就是:你们看!就是因为医生收红包所以才看病贵,所以才有医患矛盾!这种条例伤透了正直的医务人员的心,也无法触及到医疗界害群之马的根本利益!好的制度能制约贪婪的人性,坏的制度好人举步维艰!”
医界大牛谈协议:这很可笑
对于卫计委的这条规定,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两位医界大牛都曾表示过“这很可笑”、“完全没道理”。
两会期间,黄洁夫接受采访时曾质问道,国家卫计委要求病人进院后和医生签个协议,承诺不收不送红包。“这种规定科学合理吗?以药养医不是医生的责任。让医患双方签不收红包协议书很可笑,医生入职天就宣誓过(不收红包)。另外,难道大家签了协议就真的没人收红包了?”
同样是在今年两会上,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称,让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让医生签拒红包协议,犹如买菜刀签不杀人协议一样,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情”。
红包问题为何存在?
事实上,早在1988年卫生部就公布施行《医德规范》,其中规定不得以医谋私;卫生部主导制定的《执业医师法》更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类似的行政法规、通知,改革开放后隔一两年就会重申一遍。但是这些举措是否真正禁止了红包呢?结果大家或许都有目共睹。
政府屡发禁令,但仍未阻止医疗领域红包盛行,那么,红包问题为什么会屡禁不止?红包现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由于我国的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实行严格的行政定价和工资标准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近三十多年来变化不大,这导致医生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让自己的医疗服务价值得到合理体现,终使红包、回扣等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收入成为医生职业的主要收入。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院朱恒鹏也认为,医疗行业仍存在药品回扣、医生收取红包的现象,这是现有医疗服务定价体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表现,“公立医院的体制还是计划经济式的,但是外部是市场经济环境”。
朱恒鹏认为,目前医疗服务不是市场机制,但事实上市场机制几乎无所不在,即使表面上使用非市场手段配给资源时,供给方都会通过私下差别定价来使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红包和黄牛现象就是这样一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如何解决红包乱象?
“实际上,好的人才成为医生,全世界都是这样,中国也应该是如此。”在一次演讲中,蔡江南提到,“比如在大多数国家,专科医生因为有科研经费、社会地位,比较容易接受以工资的方式获得报酬。全科医生则主要不以工资的方式获得报酬,而是以开私人诊所的方式,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私人诊所可以以个体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团体形式存在,即全科医生更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这种就业方式有较强的经济激励性,医生收入多少,完全取决于其接待病人的多少。”
一位卫生系统相关人士曾明确表示,以香港为例,一位称职的医生靠正当收入“开宝马,坐奔驰”完全没有问题,而在国内如果做一名医生,完全不靠灰色收入的话,很难获得体面一些的生活。而目前的现状是,好的医生还是相对稀缺的,如果医疗服务行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这些医生本来可以光明正大地取得丰厚的收入,但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只能通过红包和回扣对自己提供的劳动进行补偿,这实际上是一种扭曲。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卫计委主任李斌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出,要理顺医药价格,今年要加快研究和制定适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日渐提上日程。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红包,必须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医生收红包,是用灰色收入来弥补合法收入的不足。如果医生能获得合法体面、体现劳动价值的收入,想来没有几个愿意去冒风险。只有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让医生靠技术吃饭,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红包。与此同时,也能体现医生尊严,维护患者权益。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