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护(包括临床陪护和家庭陪护)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医院外延服务项目,它通过为住院病人提供临床生活护理和家庭陪护的方式,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由于目前尚无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导致陪护服务管理无序、服务质量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医院的规范管理。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一旦出现以上存在的任何一种情况,病人可能既找不到陪护人员,也找不到能够维权的管理部门。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陪护这个行业也迅速发展。目前,福州每家三甲医院中,都有700~800名护工。据一位从事护工社会化管理的人员介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未经护理培训的“黑护工”,以个体“游击队”的形式出现,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难以维权。
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则新闻:4月4日,某“黑护工”因怀疑护士长破坏自己的“生意”,在福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病房中,被雇主辞退的“黑护工”竟然迁怒于护士长,将护士长拉扯受伤。此事经海都报报道后,“黑护工”这个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的行业,再度引起市民的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医院陪护有很大市场需求,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陪护管理规范,医院里由陪护工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让医院管理者头痛不已。一方面,护工已经成为医院非临床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使得一度被患者的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弄得“狼狈不堪”的医学护理人员完全解脱出来,专心从事临床护理;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护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关管理规范缺乏,使得对这个越来越社会化的人群的管理成为了难题。
霍尔斯医疗建议,对于“陪护”的管理和规范,医院可以招标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让其代为管理一批社会“陪护”人员;也可以对现有的愿意并经常从事“陪护”工作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团队,为患者提陪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