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医院信息化 > 正文

对学医的一种冷暴力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点击量: 时间:2016-06-21

国有句俗语:不要嫁错郎,不要入错行。在近的高考期,人人都在谈论学知识,学什么样的知识,学医还是不学医,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为此头疼,都是一个严峻和痛苦的抉择!

   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劝人不学医的潮流正在社会流行。据估算,我国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基层医生流失严重。中国医师协会曾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生不希望子女学医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为53%,2004年为63%,2011年为7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三大三低”:投入大、压力大、风险大;收入低、待遇低、安全感低。

   劝人不学医是一种痛诉,一种抗议,一种激烈异常又带有破坏力的表达。这种冲动可能意味着一种戾气。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面,学医同样如此。“压力大,风险大,收入较低”只是坏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同样存在,比如:掌握医学思维和知识技能,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改变生命状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对一个事物的喜恶和兴趣不同,需求也不一样。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医生待遇的提高,从医环境总体在改善。


   或许,在职业选择上,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些客观信息的指导,告知别人关于学医的不如意和麻烦。尽管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指导如果越界了,以至到了“我来替你做决定,不听话就惩罚你,不给你学费”,那将会制造伤害,带来负能量。家长强行替已成年的孩子做决定,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专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进一步说,劝人不学医制造的危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大。现在全国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院学生中志愿率平均不到50%.主动学医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优秀的学生报读医学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任凭这样的现象继续蔓延下去,一个现实的追问是:未来,谁给我们看病?

   一个社会,当不少医生背后都有一杆现实的“枪”逼着他工作,而不是来源于内心的需要、喜悦和荣誉感,这将影响到医疗质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生活。现在,人人有病都想去挤大医院找好医生看,已经说明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极度缺乏。如果不能在资源供应上得到改善,看病将越来越麻烦,病人将越来越得不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将下降,这是可以预见到的一种结果。


   如果我们不能改善一种社会问题,至少应该不去加剧它,不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劝人不学医就是加剧问题的一种行为。医疗环境不如意,医患矛盾大,更需要鼓励更多高智商、有社会责任感、有从医热情的精英进入这个行业,用自己的力量参与改革,潜移默化去改变现状。如果人人以局外人自居,总想不付出努力和牺牲就成为利益既得者,都在打着小算盘,那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有真正改善的一天。这不但伤害全体公众,也会伤害到年轻人美好的未来。

 

       相信随着未来医疗改革,医疗行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病人也会得到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社会的健康水平会增长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