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5部医学主题的诺奖作品
根据诺贝尔的初衷,诺贝尔文学奖是授予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佳作品的人,授奖一般是因为某一作家在整个创作方面的成就,有时也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在诺奖历史上,曾经有五次是颁给以医学、医生、医院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借助医学的场景或者医生的命运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荒诞, 相信这些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扩展医学理解,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体会医学,感悟人生。
一、1929年,保尔·托马斯·曼,《魔山》

1929年,德国作家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以他的代表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魔山》是作家1924年发表的哲理小说,大学毕业生汉斯·卡斯托普从汉堡到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一座疗养院去探望患肺病的表兄,结果却在那儿住了七年,原来他闯进了一座“魔山”……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众多的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等等。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二、1957,加缪,《鼠疫》

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等,“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一次车祸中中不幸身亡。
《鼠疫》是加缪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当时即获巨大成功。作品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三、1958年,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苏联的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日瓦戈医生》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1965,美国导演大卫·里恩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作品《日瓦戈医生》荣获奥斯卡十项提名,并终获得五项大奖。
四,1970年,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1918-2008),是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著名作家。1970年因为《癌病房》等“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荣获诺贝尔文学家。
《癌病房》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这是一部呼唤人道主义的作品,表现了作家对不合理制度的不满。文章主要从作家的个人流放经历,东正教的影响和俄罗斯民族的人道主义传统三个着眼点入手,解析出作品中内含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1982年,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家对他的《百年孤独》并不陌生,虽然《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获得诺奖之后,1985年的作品,但对人生的洞察,对生命的探讨并不亚于《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在霍乱背景下,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展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小说穷尽世间爱情,洞穿爱情真相,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华盛顿邮报》称赞它为:“一部华丽炫目的作品,写尽了爱情、死亡、回忆的主题。” 2007年,根据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