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高端医院随着庞大资金的支持,在全国各地不断兴起,到处都缺人,医生、护士、营销、市场……卓越的医生资源就这么多,已经是超负荷了,更别说信息传播手段支离破碎,又要区别传统,又要做好品牌、市场、新媒体,这样的营销高手也非常稀缺。
有人说,医院的利润率不足5%,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资本投入到医疗行业中?正是因为医院拥有强大的资金流通能力,一年营业额少说八九位数,吸引了资本力量的进入。

但是,有钱也不是那么好办事!常有一些客户,想要筹建一家医院,别的都不懂,就只说一句我有钱,要用钱把医院“砸活”,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上有政府,下有民众,夹在中间的医院往往被国家的一些条条框框给限制住了,国家对于医疗行业设定的规章制度,不是说用金钱就能撼动的。
医院筹建如何有序进行?如何转型升级?这两个大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很多事情落实到具体实施中,难免会让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许多咨询者对筹建新院、医院搬迁、需进行转型升级、以及医院长期的经营,并无十分清晰的思路。在医院筹建这件事情上,霍尔斯认为,还是需要按部就班进行,医院筹建工作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好的医院筹建工作往往决定了医院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以及品牌知名度。
总的来说筹建医院并不是有资金就够的,往往还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
1、缺少前期规划
某医院在新建一座病房楼时,因没有做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和总体规划,结果导致新楼建成后,原有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水、电和供暖不能和医院原有的建筑有效衔接,需另挖地下通道。医院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却没能收到最优的效果。
2、报告流于形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内容应是规模和投资的确定。但规模的确定,却需要在深入市场调研,并对院方近5年医疗活动的动态需求作数字分析后,最终综合考虑才能得出结果。
目前,我国可研报告基本上是发改委根据资金情况或医院方估算面积而确立的规模,往往与实际的需求产生错位,从而造成各功能使用面积分配与实际需求面积不对等。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医院还没有竣工就已经落后,或医院在建成使用之初,即面临改扩建的需求了。如北京某医院急诊中心,就出现刚刚使用之初,其观察室面积就已不够用,大厅中床满为患。
3、准备资料不足
医院建筑师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院长对其所要新建与改建的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且提供给设计师的资料信息不全面,既没有医院各部门现状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医院场地基础设施说明及数据,更谈不上邀请一个专业团队做前期策划工作了。
4、匆忙设计决策
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前期研究不足,或匆忙决策,以致在设计阶段多次招标,重复设计,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而设计结果却不尽人意。
5、缺少定位规划
我国医院建筑建设程序通常是经过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在前期策划阶段除了可研报告外,还缺少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和定位,各功能部门的关系定位、设备及房间清单等内容。另外,我们还缺少建成后的评估环节。

霍尔斯医疗,专注于医疗事业,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致力于解决医院筹建问题,主要从医院筹建三大主要体系出发:
1、战略定位
这决定了医院发展的方向,战略规划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和管理,还是为了院长领导和管理职能的发挥。都必须说,医院的战略规划始终放在首位。医院战略规划是实现医院管理目标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2、经营规划
当决定投入时,就需要非常专业的经营规划,而不只是一两个院长给你出谋划策,因为办医院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一个更专业的机构方方面面规划成熟,并能达到可行性报告的预期甚至更好!
3、顶层设计
健全组织架构,从顶层设计出发,科学地规划医院各部门的设置,建立满足业财融合模式的组织架构,通过跨部门合作打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阻碍,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业务情况,促进医院管理效率提升。
霍尔斯结语
医院筹建与管理的过程就像学习的过程。学习优秀的人会更优秀,学习不好的人学习更痛苦。懂得筹建医院的投资者筹建医院顺利且成功,不知道筹建的步骤和要点的投资者只会因为麻木而变得受挫失败。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的依靠投资者和院长去专研、去调整、去纠正是无用的,聪明的投资者会咨询筹建方面的专家,给出正确的筹建指导,而结局只能是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