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医疗器械领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0-05-26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不少我国重大疫情救治出现的能力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为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提高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5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推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文件一出,热议四起,不少医疗机构和医药生物行业纷纷将目光转至这份报告要求。

其中,《方案》中指出,要求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1、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
2、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
3、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4、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
县级、市级医院规模扩建,综合考虑城镇化、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等公共服务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每个县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每个城市选择1-2所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
一是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二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配置床旁监护系统、 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三是提高传染病检 验检测能力,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 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
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依托综合实力强,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专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含中医医院),按照人口规模、辐射区域和疫情防控压力,结合国家应急队伍建设,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建设内容包括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原则上按照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或不少于200张)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
《方案》中主要以纵向发展为主题,每个县、市、省医疗机构按要求配备符合一定标准的实验室和医疗设施设备,以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建设。统筹推进防控救治基础设施,将这次面对疫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短缺等问题统统解决,进行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
在文件内容里,除了建设实验室和扩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字眼也频频出现。“呼吸机”“检测设备”“病床数量”……这说明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对于补齐医疗短板的重要性。
除了新冠肺炎的影响,一直以来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其中一个结果。影响民众选择就诊医院的首要原因无非就是医院医疗资源规模大小。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方案》最后的附件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救治物资参考储备清单,不仅明确了医疗设备的需求规划,还带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有部分医疗设备都是龙头器械公司的主力品种,如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等。所以面对政策出台要求的医疗设备规划,对于医疗器械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发展机会。

其中,《方案》中指出,要求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1、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
2、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
3、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4、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
县级、市级医院规模扩建,综合考虑城镇化、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等公共服务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每个县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每个城市选择1-2所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
一是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二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配置床旁监护系统、 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三是提高传染病检 验检测能力,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 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
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依托综合实力强,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专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含中医医院),按照人口规模、辐射区域和疫情防控压力,结合国家应急队伍建设,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建设内容包括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原则上按照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或不少于200张)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
《方案》中主要以纵向发展为主题,每个县、市、省医疗机构按要求配备符合一定标准的实验室和医疗设施设备,以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建设。统筹推进防控救治基础设施,将这次面对疫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短缺等问题统统解决,进行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
在文件内容里,除了建设实验室和扩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字眼也频频出现。“呼吸机”“检测设备”“病床数量”……这说明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对于补齐医疗短板的重要性。
除了新冠肺炎的影响,一直以来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其中一个结果。影响民众选择就诊医院的首要原因无非就是医院医疗资源规模大小。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方案》最后的附件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救治物资参考储备清单,不仅明确了医疗设备的需求规划,还带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有部分医疗设备都是龙头器械公司的主力品种,如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等。所以面对政策出台要求的医疗设备规划,对于医疗器械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发展机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