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厨师 当真风马牛不相及?
厨师和医生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但有人却认为这两个行业有相通之处。真的是这样吗?
原来,中国与美国医生培养制度的差别正如中美饮食的差别。在美式快餐连锁店,无论汉堡还是薯条,厨师都执行同一标准。因此,无论走到哪家店,味道都是一样的。中式餐馆则不同,每位厨师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同的餐馆,不同的味道。例如,同是鱼香肉丝,有的偏甜,有的偏酸,有的偏辣,名同而味不同。同样的是,美国培养的医生也是“标准化”的,同样的疾病,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医生的诊断标准一致,医院管理治疗水平也差异不大。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医生到美国学习,就在一家很小的诊所里,见到了全球知名的妇科专家。而我国多年以来一直沿袭的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个性化医生培养制度,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10年后,有天壤之别。分到协和就是水平,分到县医院就是县医院水平。
厨师不按菜谱做菜,多一把盐,少一把盐,问题还不算大,至多是影响食客的胃口而已。但是,如果西医不按诊疗标准治病,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就很可能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培养医师必须强调标准化,不能个性化。同样的疾病,无论在大医院,医院培训还是小诊所,医生的诊治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会让病人无所适从。
美国之所以大医院还与小诊所的治疗水平差异很小,是因为他们100多年前就建立了完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沿袭至今。在美国,一名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为期4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再考取医师执照,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医生。住院医师培训实行全国统一标准。毕业生考取医师执照后,可以选择到医院工作,也可以选择个人开诊所,还可以进入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继续深造。通过这样的培养体系,美国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标准化医生”,并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医院和诊所,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高质量的医生。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也开始步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时代。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刚刚建立,医生队伍仍旧鱼龙混杂。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生离开临床,就像水手离开大海。 “硕士博士不会看病”的现象目前依然比比皆是。有的虽然评上了高级职称,但临床经验匮乏,只会纸上谈兵。老百姓看病,一半听名气,一半靠运气。为了避免被误诊误治,很多人宁愿到大医院通宵排队,也不愿意去小医院,从而导致“全国人民上协和”。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辰曾表示:“厨师做菜可以各有风味,但医生看病必须有统一标准,这就需要培养标准化的医生。”建立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出人才瓶颈的必由之路。当一批又一批的“标准化医生”成长起来后,老百姓看病就不会“撞大运”了。对我们医生成长也大有益处。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