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医联体究竟是“引援结盟”还是“引狼入室”?

来源:未知 编辑:霍尔斯智库 点击量: 时间:2017-11-17

​今年,国家对医联体政策出台了若干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医联体,都是要求大医院发挥牵头作用,把优质资源外送。可以说,这些政策在限制的同时,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利用技术优势对外进行技术输出的机会,这种技术输出等于是对大医院优势的巩固,以及对公立医院市场占有的扩充。

对于民营资本办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主要靠资本的力量挤入到这样的行业中,来减弱公立医院的优势。民营资本办医引入和发展,也能够带给医疗市场上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问题在于执业人员从何而来。

 

 

所以客观地说,对于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行业有想法、社会也有需求,但如何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独立医疗机构有两种基本类型:,专业的机构办专业的事,比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等用于减少重复建设、业务重叠,降低资源占用与总费用支出、提高效率的医疗机构;第二,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比如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用于打通“后一公里”、弥补体系短板、衔接服务链条的医疗机构。

那么医联体究竟是“引援结盟”还是“引狼入室”?

为什么现在特别迫切要求卫生计生行动部门推动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因为其绝不仅是医改的内容。

从宏观背景来看,民营医疗机构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符合“双创”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符合“放管服”改革全面、持续、强力推进的形势;符合开展“精准扶贫”与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局面;符合医改全面深化与公立医院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的大潮流。

从实践需求来看,首先,医疗服务的供方需要“腾笼换鸟”,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大化供给释放。因为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一方面能够挖掘出来的扩大供给的潜力已经不多,内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药品零差率、强化医保控费机制和控制规模扩张等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组合拳”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外部推力。因此医疗服务的供方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势必要把一些可以不干,或者干也没有很好的绩效部分业务分离出来。

其次,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方来说,更多的是通过贴近社区生活实现大化的社会融入。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7%,其中7000万人有康复和护理需求;每年约有250万例脑卒中新发病例,其中70%~80%患者丧失自理能力。这说明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需求非常庞大。

后,对于投资需求方来说,目前我国有很多的资本无处可投,处于“持币待购”,需要通过合理投资策略实现大化投资回报。对于管理方来说,需要统筹兼顾,通过适配医疗资源大化政策平衡。

实际上,民营有民营的苦,公立有公立的难,目前不确定谁在政策方面更有优势,但独立医疗机构发展所面临的困局还是很明显的。专业人员来源问题、医保政策问题,准入“门槛”高、审批手续多、成本大问题,自家守信、百姓相信、政府诚信平衡难问题,监管难、难监管,服务质量与政府监管风险问题,与已有医疗服务体系中同类服务供给者之间关系不清的问题,公立地位难撼、垄断难破问题,面临被排除外医联体/分级诊疗供给体系之外或被边缘化的危险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独立医疗机构的面前。

面对困局,民营医疗机构如何“破冰”?

一、首先要抓牢佳发展机遇期,促进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医改政策走向,促进与医改实践深度融合。

三、探索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公立医院主导的医联体或者医共体,推动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开展PPP项目合作,选准PPP项目合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巩固中稳步推进。

除外,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要完善政策机制设计,着力实现3个“小三通”基础之上的“大三通”。“小三通”是指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实现临床、辅助、延伸的内部打通;从病程分期角度来说,是解决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衔接;从功能分级的角度来说,实现医院、养护、社区和家庭的整合。而“大三通”是指上述3个角度的全面贯通,实现以健康为中心,覆盖全生命周期,融疾病预防、疾病诊疗与康复照护于一体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后,民办与公办医疗机构各有优势与特色,推动二者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这正是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真正的目的。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