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咬定医药控费不放松,中国医疗改革何去何从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17-12-07

 

 

 

控费一直是医改的核心问题,目的就是降低医疗消费,减少群众的医疗支出,缓解“看病贵”的现象。为此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千方百计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但让人难以理解及接受的是,这些年来,医药一直是控费的核心对象,将药品作为“看病贵”的罪魁祸首,不是打压药品价格,就是控制报销种类,要么就打破医药传统市场体系,压缩或斩断流通链,用行政手段取消中国“医药代表”,300多万医药人“无路可走”。

 

有人说,政府也出台了其他政策来降低医疗消费,例如药品零加价销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治理过度医疗等。但请注意,这仍没有放弃对医药的“围剿”,“药占比”指令及不同等级、职能医院不同的“药占比” 指标考核,大型医疗检查价格下调等,刚性政策限制了药品使用,但常用的医疗检查机服务项目价格却大幅度上调,也就是说还是在拿药品开刀,降低药品在医疗消费中的比例空间,其实就是“腾笼换鸟”,为医疗服务价格上调铺路搭桥,至于说治理过度医疗,目前全球恐怕唯有临床路径及DRGs(中文名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是世界公认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可行或有实施价值。但现实中,三级医院专家教授们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唯有县级医院会“照本宣科”地机械执行,乡村医疗机构只负担明确诊断的疾病治疗,DRGs在基层名存实亡。

 

可以说,这些年的控费是一味将医药作为打压对象,并没有对其他涉及医疗消费的行业及项目有什么实质性的控制措施,政府反而对某些行业给予财政补助或支持,比如“零加价”补助,甚至提高服务价格,着实给降低医疗消费添加难题。也一些地区尝试“不准限制病人院外药店购药”及“取消门诊药房”,但这只是“药占比”所为,并没有降低减少消费者总的医疗消费量,“看病贵”依然存在,甚至还出现医院、医生、药店三者用“药房托管”而暗地增加收入的现象。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受“集招”、“药占比”、“二次议价”等政策的限制,新药研发及审批和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新药研发投资多、成本高、价格贵,医保“集招”不接受,医院“药占比”拒之门外;同时,普通低价药品、“孤儿药”也因价格低及用量小、获利小,再加上“二次议价”、“付款拖延”等,让药企不得不停止研发与生产,于是便出现药品短缺、断供及部分药品消失和新特药研发萧条、长期滞销等现象。河南省焦作市一药店负责人就表示,药店毛利润不到18%,新特药很少进购,前景渺茫。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离不开一个“药”字,药品质量是否安全,品种是否齐全都是医生关心的问题。如果药品短缺或无药可用,庞大的病源该何去何从?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与思考,医药研发生产受打击或没有合理的政策支持,医疗哪来保质保量的医药产品?如果医疗缺药短药,还怎么按临床路径规范操作进行疾病治疗?怎么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不仅病人不满意,医保支付总量也要增加,医保基金透支在所难免,这样的医疗还有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转载于网易新闻  孟庆远

文章均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位网友的奇思妙想,版权当属原作者,若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
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