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儿科医院召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研讨会
近期频发的医患事件将医患矛盾不断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曾被誉为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医疗岗位如今却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理解为“高危职业”。
近日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满意度,组织工会、党办、院办、医务部、保卫科、门急诊办公室、护理部、后勤保障部、重症医学科等部门主任在教学楼多功能厅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处理及防范流程。
近期一幕幕的医患纠纷和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我们在对这些暴力行径表示愤恨的同时,也应该从一个个事件中思考:医患关系脆弱的原因,缓解医患告急的关键,医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我们的医务人员?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当前医疗资源有限,医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医疗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人力资源缺口加大……太多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而忧则武”的现状让医务工作者心中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儿科医务工作者,我们应换位思考,多从患儿和家属角度考虑,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问诊时应多一些倾听,进行良好的沟通,注意尊重和发挥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疗的主动性,这对于改善医患紧张的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2013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启动“关注患儿就医体验”三年行动计划,从“提高患儿满意度,提升职工荣誉感”出发,凝练出了十大项目,关注医患双方的感受。我们设立“倾听窗口”,时间倾听患者的心声,缓解矛盾爆发;我们组建儿童观察团,通过孩子的视角对医院进行改全方位的观察和体验,在细微处用心改善;我们开通儿科官方微博和微信,推出儿科订阅号,用拇指架起沟通桥梁;我们评选“勇敢小龙人”,鼓励孩子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减轻对白衣天使的恐惧,主动配合治疗;我们组织365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微笑服务提供帮助和指导,缓解就医矛盾,以所见所闻提出建议;我们开设相约星期四和员工直通车,让大家说说心里话,定期疏导,及时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
虽然医院尽力做好医患沟通,但受到医疗环境和医疗资源的影响和制约,摩擦总是不可避免的。急诊是医患矛盾的高发地,“7号位”是抢救和把关医生的位置,这一位置承担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一些情绪激动的家属,诊室布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门诊候诊时间长,家长很烦躁;输液中心的护理人员往往就是患者家属的“出气筒”……面对不同的患者,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如果关注患儿就医体验十大项目是“软攻势”,那么“硬措施”也必不可少。为进一步保护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会议讨论决定:首先增设紧急求助设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在门急诊护士台设置警铃,当医务人员受到伤害时,可以立即通知保卫科,但很多医务人员都不知道警铃装置如何使用,保卫科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其次要加强医院的安保工作,提高安保队伍力量,特别是纠纷频发的重点部门,形成保安定岗制和定期巡逻机制,同时邀请警察、法律专业人士来院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三是对诊疗室提出合理的改造意见,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加强对医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为出发点。第四即医院制定和落实应对突发事情的流程,完善应急预警机制,使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医院能够时间做出有效反应,大限度保护员工,为员工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医患和谐需要社会的基础,它建立于整个社会保持公平和正义。希望每一项措施都能够稳步推进并得到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希望有更多人愿意从事医疗行业,更多的父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走上学医指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