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JCI标准+MDT模式+VTE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所有医院都在努力要完成的任务。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在医院管理中,如何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是所有医院都要面对的极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医院管理者开始专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医联体建设专科联盟、建立医疗质量体系(JCI标准)、MDT信息化、VTE管理等管理方法。

第一:全面实施医联体建设,打造专科联盟。
医联体工作必须要落实到位,三级医院和对应的帮扶医院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理念,由三级医院协助帮扶医院,加强对应的技能升级,将分级诊疗实施到位,医联体的建设才能够持续下去,真正造福基层患者。医联体的理念是很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如何实施医联体建设,让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更好的融合发展变成利益共同体?霍尔斯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以专科为切入点,建设专病诊疗中心,打造专科联盟。
2.三级医院和对口帮扶医院建立分院发展模式,对所有“分院”的医护人才进行同质化培养,建立利益共同体。
3.医联体中的上级医院应该要做好引领、把握方向、提供舞台,持续提升医联体建设水平。因为基层医院不缺人才和干劲,缺的是引领、方向和舞台。
第二:建立医疗质量体系,确立JCI检测指标。
医疗质量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环节。委员会是决策层,中层干部和职能部门是管理层,临床的科室是执行层。这种三级的管理框架为医院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委员会要设立质量监测指标,指标确立依据包括JCI标准、科室评估后提出的指标等,通过及时监测,保证医院各环节的良好运行。指标的分析、监测、比对和应用可以持续的改进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进程。
JCI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达到的标准,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以改善医疗质量。JCI评核认可的宗旨,是站在病人利益的立场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出管理标准。
除了严格按照JCI标准等指标,质量管理培训也非常重要。医院可根据每年质量管理要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对科室也要开展科室质管工作,持续提升科室质量管理水平。

第三:MDT多学科会诊带动了医疗质量、安全和技术的提升。
MDT多学科会诊模式主要以明确诊断、优化治疗方案为目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MDT信息化具有六大亮点:统一规范工作流程,操作便捷且实时高效,通过信息共享达到紧密协作,及时质量评价帮助持续改进,建立疾病库挖缺数据潜力,远程协作助力医联体建设。从科室申请到最后的反馈都可以在电子病历实现,流程规范,高效便捷。
MDT模式让医生、学科都从中获益。通过MDT模式,医生、学科交流更加频繁,加强了相互合作,对医生个人以及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MDT模式带动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品牌和影响力,对整个医学发展也有明显推动作用。最终获益的是患者,MDT模式带来了更加规范化、更加个体化的诊治,这是患者最需要的。
第四:规范VTE管理,降低VTE的发生率。
当前,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已经成为围手术期重大风险因素之一,也成为医院管理者以及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降低VTE的发生率,医院应该做到:通过摸清现状、找出重点、确定目标、制定流程、培训学习、实施落实、整改分析和持续改进的过程持续推动VTE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要求做好质量管理一定要建立五个体系:组织体系、规范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预警体系。VTE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项目,也需要完善这些体系管理。同时,要做到信息化的管理,打通VTE质量管理全流程,并且通过规范VTE的防治流程和防治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


霍尔斯认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就是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就需要医院将管理实施到位,从各个方向着手,规定安全质量指标,规范医疗质量的工作流程等,只有这样,医疗服务改革才能做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