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进一步打通民营医院人才晋升通路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08-10
8月4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指导意见》明确,接下来,国家将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医德医风考核,建立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同时完善职称评价方式,畅通职称评价渠道,提升职称工作信息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畅通职称评价渠道”方面,《指导意见》指出:
❶ 社会办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不受户籍、人事档案、不同办医主体等限制。
❷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❸ 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这或许表示,曾经阻碍民营医院医生晋升的各项障碍将被进一步打破。
长久以来,公立医院科研条件好,职称晋升有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负责,所需的材料档案、培训机制、行政审批都占尽优势,公立医院医生的晋升更像是一条大路,具体能不能晋升除了个别的额外因素外,基本上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争取到。
但是,民营医院医生的晋升往往要经过层层行政部门的审批。
“卡”、“限”、“控”等现象比较严重,各种因素的干扰较多,得到的名额机会更少,再加之民营医院结构精简,不少都没有专门负责医生晋升的部门或人员,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跑,这就成了不少医生跳槽去民营医院的最大顾虑。
“去民营医院任职可能再无晋升高级职称的机会”,这种想法,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民营医院的人才流失。
事实上,早在19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中就提到:
❶ 优化医学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医师申报临床类高级职称时,对外语成绩不作统一要求,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❷ 各地社会办医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同等参与职称评审,且不受岗位比例限制。面向社会组建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社会办医行业组织和社会办医人员。
这一举措,直接扩大了民营医院医生参与职称评审的资格范围,让民营医院医生有更多机会晋升高级职称。
不过另一方面也有民营医院医生反映,虽然国家政策鼓励畅通职称评价渠道,但民营医院医生实际上的晋升之路,还是屡屡遭受“玻璃门”。
今年6月就有一位二级民营医院医生在人民网留言称,自己2020年晋升高级职称评审未通过,原因是民营医院不可以报基层高级职称,只能报全省高级职称。
而全省高级职称需要准备二类期刊的论文,但他的遭遇是,二类期刊的杂志社根本不接收二级民营医院的文章,如此死循环,堵了这部分医生晋升高级职称的路。
破解社会办医技术人才职称晋升的难题,实现更多医生的体制外晋升,或许需要更多的“绿色通道”,希望《指导意见》正式施行后,民营医院医生能有更多机遇,民营医院能留住更多高质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