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之前世今生
中国家庭医生之前世
看到《甄嬛传》、《女医明妃传》这类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角色—御医,所谓御医就是专门给皇族看病的医生,在古代,能得到御医的诊视可是一个大事件,普通人难享其荣。给皇帝、嫔妃看病的御医大多都是固定指定一个人,这样医生拥有这个病患的疾病史以及掌握更多详细的信息,从而方便诊断治疗。
御医获得特权阶级的信任,享有荣光,但是御医的地位并不高。从秦开始医者还可以与其他官员有同等地位,而随后发展,医生却降为百工之一,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却不见于正史,医生的地位可见一斑。尤其给宫中贵人看病,御医要承受更多考验,性命掌握在服务对象手中,稍有不慎惹祸上身。
对于一些权贵或者富裕者,有的也会选择固定的医生进行诊治,这就跟国外的家庭医生就有一丝相似了,因为医生不再是服务对象的所有物,而是一种雇佣关系。
家庭医生之今生
目前在国内来看,只有经济发达地区中的中高收入的人群可以担负得起家庭医生的费用。这似乎延续了古时的传统,让我们觉得家庭医生就是有钱人才能请得起的。事实上参考国外的家庭医生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小编带大家看看关于国外家庭医生的情况。
在美国,家庭医生不是有钱人的消费项目,相反,大多数的低收入且有医疗保险的人群,人人都有一个家庭医生。美国的医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科医生,一类是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可以是全职在医院工作的,也可以自己在外面开私人专科诊所。看过美剧《豪斯医生(House)》的大概会有印象,豪斯就是属于医院诊断科的专科医生。而家庭医生有自己的诊所,他们包看百病,但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病患,家庭医生就会把病人转到其他的专业科目去治疗。
接下来介绍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是政府对退休老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保险,和州政府经营的,为低收入居民的“医疗救济”保险。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除此之外的费用一律都是由政府承担。这类人群如果又家庭医生可以去那里看,也可以直接看专科医生,就医费用是免费的。
私人医疗保险,是由私人保险公司经营,主要有两种: HMO和PPO。
其中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适用于美国的较低收入人群,为管理式保险计划,其保险费相对便宜。但是必须由保险公司指定一名家庭医生(PCP),医生的名字会印在医疗保险卡上,如要看指定范围外的专科医生必须需要 PCP 转诊,且事先得到保险公司的同意。因此往往低收入人群且有保险的一般都有一个家庭医生(或者家庭医生)。
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为自选式保险计划,保险费较贵,适用于中产阶级以上经济优裕人群。 PPO持有者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PCP)但不是必需的。但PPO持有者大多都会选择一个家庭医生,不仅是因为家庭医生是一种传统,更重要的是,家庭医生掌握了自己全部的医疗史,小病可以由他们解决,大病则可以从家庭医生哪里得到专业的意见并且可以由家庭医生推荐找到高水平的专科医生。
当然有钱人也可以请另外一种家庭医生,他们存在于医疗保险制度之外,费用极其高昂,一般是由富豪级人物聘请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随时上门应诊。当然这类人一般会同时聘请多名家庭医生,必要时可以会诊。这类超级家庭医生可以是专科医生,也可以是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之发展
在了解了国外的家庭医生之后,我们会引发思考:家庭医生在中国将要会发展?
对医生来说,在医院工作可以又固定的薪水,生活更稳定,风险更小。对家庭医生来说,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了。中国的家庭医生正在发展中,当然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家庭医生的概念知之甚少,很多政策也不了解。
签约家庭医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分级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国家卫计委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近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已有27个省份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2017年要在全国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北京市计划今年底前针对老年人、失能老人等五类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0%。
在北京,上海等都提出了家庭医生制服务,但还不是真正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制服务进行基层老百姓的健康管理和小病、慢性病治疗,保证重点人群的服务。相信真正的家庭医生的服务不久之后会慢慢开展起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重,未来家庭医生可以提供比较专业的健康医疗服务,小病步行解决,大病转诊或推荐到大医院。
家庭医生要想发展,要解决3个问题:
1.提高社会上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以及家庭医生的资质问题;
2.降低家庭医生的医疗费用,这就需要社保的进一步完善;
3.建设家庭医生医疗团队,扩充全科医生数量,同时建立保险制度,降低医疗事故风险,提高家庭医生待遇。
结束语:
家庭医生真正落地还要面临诸多挑战,想象一下,当有一天身体不舒服,只要打个电话就能请医生上门看病时,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会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