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辑 | 你会选择做一名儿科医生吗?
引言: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儿童节,也知道儿科医生不好当,在此之际,我们向所有儿科医生们致敬!
医学圈内流传一个段子:儿科不够内科凑,内科不够外科凑。儿科医生紧缺的今天,你愿意做儿科医生么?
儿科医生的现状
“根据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86042名。”中国每1万名儿童仅有5个儿科医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推开,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记得有一个图片是这样描述的:
在中国,每1000名儿童中,将会诞生4位博士、22位硕士、46位程序员、57位工程师、16位国家机关公务员、31位行政或事业单位人员、5位警察、15位军人,他们中还有可能成为飞行员、宇航员、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等。
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为了保证这1000名孩子的茁壮成长,每一天将会有2020位家长、39位厨师、269位家政人员,全程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177位教师会教他们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当这1000名儿童生病时,我们抱着他们,焦急地把他们送进医院后,却发现——只有0.53位儿科医生,能及时为他们治疗... ...
儿科医生的无奈
一些医院,对医生要求一般来说都比较高,但是到了儿科医生这里,即使是降低了标准,即使是在北京这种地方都存在缺口,为什么都不选择做儿科医生?
一方面是由于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中,医学院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则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的一门课程。一方面,儿科专业招生少了,儿科医生的供给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儿科医生在学术和事业上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以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儿科专业目录取消以后,意味着儿科医生申请国家自然基金要和成人科进行竞争,竞争到的机会就比以前少得多。
另一方面作为儿科医生,每天所面对的,是一个个不能精确描述和表达自己病情的孩子,甚至是一个个尚未学会说话的婴幼儿,同时,还要面对每个患儿背后少则一二个多则三五个心急如焚的患儿家长。只要等候就诊的时间稍长,尤其是诊断稍有差迟,恐怕就会招来一顿埋怨,甚至是侮辱谩骂。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与责任,再加上极其繁重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少的收入水平,也就难怪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科毕业的学生或在职医生选择“逃离”了。小孩子生病,大人着急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医生来说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剧增,工作量过大、护理要求高、薪酬待遇低,如此下去,谁还想当儿科医生呢?
解决措施
儿科医生越是紧缺,工作压力就越大,在待遇得不到改善的前提下,只会有更少的人从事儿科医生行业,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此下来,将来,儿科医生将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目前,国家正准备扩大儿科专业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有专家甚至建议: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的本科免费培养计划,享受免费培养的儿科专业学生,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基层服务。
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儿科医院布局,合理增加儿科病床,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要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在满足条件的医学院校中,尽可能多地招收和培养儿科毕业生,并将他们尽快充实到专科门诊尤其是基层一线去。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些毕业生就业后改投其他科室。
三、是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由医学类院校或较强的专科医院定向为边远地区或地市、区、县、乡以下医疗机构培养专职的儿科医生,使普通病患能够尽早实现就近看病,减少大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的就医压力。
四、是有关机构或管理部门应尽心竭力、尽大可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使他们的付出与收入能够相匹配;让儿科医生感受到职业尊严,管理部门应该出台合适的政策,制定适合儿科特点的晋升渠道,留住人才是关键。
五、是建立起有效的儿科医生权益保障机制,尤其是要加大对恶意辱医、伤医现象的打击与惩处力度,以防儿科医生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及外界压力。
后儿科医生要端正自身心态,以爱和耐心对待病患。
总结语:
在儿科医生紧缺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提高医生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这样,才不会让儿科医生越来越少。如果没有了他们,祖国的花朵还有谁去呵护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