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管理评价方法鉴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医院质量管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与本级医院规模、功能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控制措施、持续改进措施、质量统计指标等。质量管理的重点部门和专业有: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病案质量、处方质量等。医院质量管理评价方法主要有:
一、传统医疗指标评价
特点是医疗指标项目统一、简单、易统计、好分析、抓住了质量管理的实质。例如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彻底有效,疗程长短和有无医疗缺陷等。这种方法对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质量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和桥梁,是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的内容之一。
二、标准化质量评价
运用标准化原理,对医院内部大量的医疗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后制定出标准,从而形成医院标准化评价体系。特点是标准统一,实施一致,有较强的可比性。优点是促进医院按照标准管理质量、评价质量,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缺点是标准往往滞后,以及医疗服务具有高度科学技术性、复杂性,很难按标准进行。
三、等级医院评审
医疗质量评价早源于美国,1918年起美国推行医院标准化为主的评价活动,1952年设立了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许多国家相继成立医院质量评审机构,对医院质量进行评审、监督和监控。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1995年颁发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对全国医疗机构实施评审。我国医院评审标准内容包括医院规模与功能、技术水平、设备状况、管理水平、质量保障、安全及环境管理、文明服务等。我国卫生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中关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的要求如下:
(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
1.有指定相关部门或专人负责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
2.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相关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3.提供快捷的基本医疗保障预付服务。
4.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
5.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等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6.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7.持续改进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有成效。
(二)对就诊患者实行标识(医保卡、新农合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1.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2.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实行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农合编号、身份证号码等。
3.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使用条码管理。
(三)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1.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
2.公开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和标准。
3.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制度的咨询服务。
4.向患者介绍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供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6.持续改进基本医疗收费管理有成效。
(四)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1.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信息。
2.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事先征得参保患者的知情同意。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4.持续改进保障人员权益服务有成效。
四、定点医院信用等级评价
对于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评价,过去以医保经办机构的年度考核形式为主。2004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意见》,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的意见》,对定点医院医保管理、费用控制、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并提出将评价结果与费用支付比例挂钩。
五、病人满意度评价
国际上通用的是“顾客满意度”,在医院用病人满意评价医疗工作。病人满意度包括住院病人满意度,门诊、急诊病人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合同协作单位卫生所负责人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健康人常规体检、住院满意度,同行医院满意度以及专科、专业疾病病人满意度等。医院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是质量的终鉴定者和评价者。优点是有利于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缺点是受病人知识、经历,尤其是健康知识的影响,病人满意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