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付费下,医院如何提前做好布局规划?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04-01
DIP的到来,不仅对医院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直接影响试点医院的经济命脉。作为试点单位,如何才能抓住源头,在DIP政策刚颁布就提前布局做好规划?
DIP目录库分主目录与辅助目录。其中,主目录以大数据形成的标准化方法凝练疾病与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反映诊断与治疗的一般规律,是DIP的基础。
辅助目录则以大数据提取诊断、治疗、行为规范等的特异性特征,其与主目录形成互补,对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医疗行为规范所发生的资源消耗进行校正,客观拟合医疗服务成本予以支付。医院行为的规范性会对医疗费用造成直接的影响,违规行为监管调控是为积极应对医院行为规范。
因此,辅助目录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侧重于利用大数据所发现的医疗机构行为特征,建立针对违规行为的洞察发现与客观评价机制,以病案质量指数、二次入院、低标入院、超长住院以及死亡风险等指标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机构组别高套、诱导住院、风险选择、分解住院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质量。
DIP与病案质量联系紧密
广东省人民医院病案管理科主任赵淑媛在“区域点数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院实施培训班(第一期)”上说,要运行DIP,病案首页是基础。《技术规范》里不仅有多处提及病案相关内容并强调其重要性,在国家医保版代码和编码中也规定其标准是医保结算统一和规范使用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
DIP以其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对比形成客观分类及组合。对于历史数据中采用的国际版、临床版代码,都要完成与医保版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编码的映射与转换,以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赵淑媛说,在国家医保版ICD编码库中,若编码映射或转换错误将不能正确入组,可见其重要性。
那么,这二者有何不同呢?比如,在国家临床版(3.0)中,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的编码为03.9200x002,但国家医保版(1.0)代码却为99.2500x036。一旦输入错误,全盘皆输。“有医院就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编码映射或转换错误,导致4万台手术在系统里消失无踪。”赵淑媛无奈地说。
让临床医师写好病案首页
赵淑媛说,病案首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住院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在内的四大模块,各项目要写全、写准、写详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临床医师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填写诊断及手术操作等诊疗信息,并对填写内容负责。重点是要诊断的选择与手术操作的完整填写以及提交病案。
另外,在及时提交电子病历方面也有要求。赵淑媛说:“我们医院规定各病区必须于每月7日前提交上一自然月所有出院患者的病历。每月8日统计上月未提交病历数量,每份未提交病历减发病区绩效奖金500元,并扣减病区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和科主任年度考核相应分数。比如,每下降1%,扣2分,≤90%为不得分。”
理顺编码员工作流程
要让病案质量得到质的飞跃,离不开重新理顺编码员的工作流程后带来的速度与质量。以往传统编码工作分工因病区数量多、出院人数分布不一、各专科病历编码难度差异较大、耗时不同导致按病区编码分工容易造成不均,若遇上编码员休假则严重影响编码的时效。
在强化编码员临床知识、保证能对疑难编码进行讨论的前提下,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了以下改革:新分工以实际提交病历数量、当天上班编码人员数为准,且以广州医保出院病历优先审核,原则上当天完成审核,缺陷病历可延长至7天。这样的好处是,病历平均完成审核时间由8天多缩短至3天以内。
2018年11月,广州市医保局首次公布分值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保处根据分值标表测算2018年1—10月该院出院病历数据,编码员与医师分值进行比较,二者相差了86万分,约等于人民币1157万元。这样的差数,非常让人震惊。
整改信息部门减少系统差错
让病案走在DIP的前面,离不开信息部门的支持。《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信息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及时上传数据,确保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完整准确。
信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填报人员的需求做好信息系统的支撑,并按照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做好院内数据与上报数据的转换;统计上报人员及时上传数据,并核查数据上传是否正确。若上报数据时发现错误:部分费用信息与病历不匹配、患者基本信息录入错误、HIS系统导出数据库错误等,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处理。
每月上报数据前,病案科、统计科和信息科联合核查无误后再进行上报;统计上报人员对上报数据的核查,不能仅限于上报系统人的逻辑错误,上报数据还必须如实反馈真实水平。
提高数据质量并不仅仅只是病案科的工作,临床科室更要主动参与,上下齐心,才能形成持续改进首页质量的良性局面。DIP的到来,不是医院未来发展的绊脚石,而是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好帮手。
DIP目录库分主目录与辅助目录。其中,主目录以大数据形成的标准化方法凝练疾病与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反映诊断与治疗的一般规律,是DIP的基础。
辅助目录则以大数据提取诊断、治疗、行为规范等的特异性特征,其与主目录形成互补,对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医疗行为规范所发生的资源消耗进行校正,客观拟合医疗服务成本予以支付。医院行为的规范性会对医疗费用造成直接的影响,违规行为监管调控是为积极应对医院行为规范。
因此,辅助目录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侧重于利用大数据所发现的医疗机构行为特征,建立针对违规行为的洞察发现与客观评价机制,以病案质量指数、二次入院、低标入院、超长住院以及死亡风险等指标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机构组别高套、诱导住院、风险选择、分解住院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病案管理科主任赵淑媛在“区域点数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院实施培训班(第一期)”上说,要运行DIP,病案首页是基础。《技术规范》里不仅有多处提及病案相关内容并强调其重要性,在国家医保版代码和编码中也规定其标准是医保结算统一和规范使用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
DIP以其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对比形成客观分类及组合。对于历史数据中采用的国际版、临床版代码,都要完成与医保版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编码的映射与转换,以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赵淑媛说,在国家医保版ICD编码库中,若编码映射或转换错误将不能正确入组,可见其重要性。
那么,这二者有何不同呢?比如,在国家临床版(3.0)中,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的编码为03.9200x002,但国家医保版(1.0)代码却为99.2500x036。一旦输入错误,全盘皆输。“有医院就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编码映射或转换错误,导致4万台手术在系统里消失无踪。”赵淑媛无奈地说。
让临床医师写好病案首页
赵淑媛说,病案首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住院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在内的四大模块,各项目要写全、写准、写详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临床医师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填写诊断及手术操作等诊疗信息,并对填写内容负责。重点是要诊断的选择与手术操作的完整填写以及提交病案。
另外,在及时提交电子病历方面也有要求。赵淑媛说:“我们医院规定各病区必须于每月7日前提交上一自然月所有出院患者的病历。每月8日统计上月未提交病历数量,每份未提交病历减发病区绩效奖金500元,并扣减病区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和科主任年度考核相应分数。比如,每下降1%,扣2分,≤90%为不得分。”
理顺编码员工作流程
要让病案质量得到质的飞跃,离不开重新理顺编码员的工作流程后带来的速度与质量。以往传统编码工作分工因病区数量多、出院人数分布不一、各专科病历编码难度差异较大、耗时不同导致按病区编码分工容易造成不均,若遇上编码员休假则严重影响编码的时效。
在强化编码员临床知识、保证能对疑难编码进行讨论的前提下,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了以下改革:新分工以实际提交病历数量、当天上班编码人员数为准,且以广州医保出院病历优先审核,原则上当天完成审核,缺陷病历可延长至7天。这样的好处是,病历平均完成审核时间由8天多缩短至3天以内。
2018年11月,广州市医保局首次公布分值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保处根据分值标表测算2018年1—10月该院出院病历数据,编码员与医师分值进行比较,二者相差了86万分,约等于人民币1157万元。这样的差数,非常让人震惊。
让病案走在DIP的前面,离不开信息部门的支持。《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信息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及时上传数据,确保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完整准确。
信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填报人员的需求做好信息系统的支撑,并按照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做好院内数据与上报数据的转换;统计上报人员及时上传数据,并核查数据上传是否正确。若上报数据时发现错误:部分费用信息与病历不匹配、患者基本信息录入错误、HIS系统导出数据库错误等,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处理。
每月上报数据前,病案科、统计科和信息科联合核查无误后再进行上报;统计上报人员对上报数据的核查,不能仅限于上报系统人的逻辑错误,上报数据还必须如实反馈真实水平。
提高数据质量并不仅仅只是病案科的工作,临床科室更要主动参与,上下齐心,才能形成持续改进首页质量的良性局面。DIP的到来,不是医院未来发展的绊脚石,而是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好帮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