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分析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02-19
当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公立医院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在阐述DRGs 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将 DRGs 引入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公立医院 DRGs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对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思考,目的是为了通过 DRGs 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从而探寻提高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新途径。
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极其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主体,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各项决策的开展均需要围绕绩效评价进行。绩效评价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构建既能符合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各评价主体认可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医院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DRGs哪几个核心指标影响医院绩效?
由于DRGs将不同的住院医疗服务产出进行了标准化,使之近几年广泛用于评价医院、科室、医师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及医疗品质水平等。具体操作方式为依据DRGs的分组数据,计算组数、各组权重、疾病严重程度指数(Case Mix Index,简称CMI)等参数。
1、入组率入组率:充分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入组率太低会明显降低总权重。
2、诊断相关组数诊断相关组数:某机构或区域,分到的DRG组个数,代表了医院收治病例所覆盖疾病类型的范围。
3、DRG权重(RW)DRG权重(RW): 根据医疗费用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病情相对越严重的总体思路,计算每个DRGs组相对全省次均费用的权重,综合反映各DRG组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情况。
4、总权重:反映医院服务总量,医院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
总权重计算公式如下:总权重=∑(某DRG费用权重×该医院该DRG病例数)
5、CMI(病例组合指数)
CMI:是某个医院的例均权重,跟医院收治的病例类型有关,值高被认为医院收治病例的评价难度较大。
6、 时间、费用消耗指数
利用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评价医院的绩效,如果计算值在1左右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低或住院时间较短;大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高或住院时间较长。
DRGs 绩效评价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优势
1. 迎合了国家卫生改革政策的要求
早在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要明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其中,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两项重点指标与DRGs 相关。同时,伴随各地医疗保险支付政策改革的稳步推进,各地的费用支付方式也逐步由最初的总额预算控制的预付制付费方式转向DRGs 付费方式。因此,无论是从绩效考评还是医保支付的角度来看,DRGs 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作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主体,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构建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传统的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注重经济利益的追求,医院的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均与患者医疗费用直接挂钩,大大加重患者的压力,出现了大病看不起、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现象。DGRs 医保付费方式的出现,主要根据病例分组的结果对医院进行补偿,与患者就医花费完全脱钩。可以看出,DRGs 能够有效控制国家和个人医疗支出,遏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3. 提升了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
目前, DRGs 支付方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患者费用的压力已经直接转化为医院的成本压力。提高医院的内在质量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DRGs 可以指导公立医院将具有相似临床流程和相似成本消耗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中进行管理,从而使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指标可以得到量化。可对比、对标,让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绩效比较成为可能。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合理地进行内部绩效评价和管理。
DRGs应用下的医生绩效考核正向影响
第一,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与权威性,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指导性,避免科室认为评价结果有失偏颇;第二,引导科室挑战疑难重症病例,将常见病、非急性发病期的患者转诊至下级医院,承担起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第三,促进了医院和科室不断加强自身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既获得绩效提升,同时优化内部成本结构。
公立医院应用DRGs评价医院绩效存在的问题
将 DRGs 系统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中,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有助于规范医院诊疗流程,提高医疗安全质量。近年来,各个公立医院通过运用DRGs 系统可以全面、多维地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指导医院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然而,某些公立医院在具体应用DRGs 评价医院绩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还不够达标
从定义上来看, DRGs 是一种基于病例的经验管理方法。因此,其最终管理结果会受到病例分布情况和样本量的影响。在实际中,不同患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如不同患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和过程不尽相同 ),甚至有些患者会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这就会造成当医院收治的病例样本较少时, DRGs 评价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某些相关数据的填报不够准确, DRGs 评价的客观性很难实现。所以,公立医院要在 DRGs实际应用中,要对相关病例数据信息的质量进行把握,尤其是要加强对医生书写病历质量的培训和考核。
2.区域经济和政策的限制与影响
目前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都采用了DRGs评价系统,但是由于区域范围的限制,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也会不同,再加上各省市之间所采用的分组器平台不同,其相关的指标数据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此外,不同地域间的医疗服务价格也不一致,这也使得同一病组在不同地区之间的DRGs也有差异,对 DRGs 的使用效果和准确性造成了限制和影响。
3.DRGs 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动态性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立医院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的,随着医院相关业务的交替变更,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所以,公立医院的DRGs 绩效评价体系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在符合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导向和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DRGs 绩效评价体系与传统的统计指标评价方法相比,具有其科学性与客观性的一面,它不仅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量能够进行客观的考核,还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力、效率以及绩效进行考核,是当今公立医院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充分发挥DRGs在医院绩效中的应用,就能使DRGs在医院绩效中行之有效了。而DRGS应用的有效性,能使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效率等,也提升了病患的满意度,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增强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极其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主体,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各项决策的开展均需要围绕绩效评价进行。绩效评价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构建既能符合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各评价主体认可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医院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DRGs哪几个核心指标影响医院绩效?
由于DRGs将不同的住院医疗服务产出进行了标准化,使之近几年广泛用于评价医院、科室、医师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及医疗品质水平等。具体操作方式为依据DRGs的分组数据,计算组数、各组权重、疾病严重程度指数(Case Mix Index,简称CMI)等参数。
1、入组率入组率:充分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入组率太低会明显降低总权重。
2、诊断相关组数诊断相关组数:某机构或区域,分到的DRG组个数,代表了医院收治病例所覆盖疾病类型的范围。
3、DRG权重(RW)DRG权重(RW): 根据医疗费用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病情相对越严重的总体思路,计算每个DRGs组相对全省次均费用的权重,综合反映各DRG组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情况。
4、总权重:反映医院服务总量,医院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
总权重计算公式如下:总权重=∑(某DRG费用权重×该医院该DRG病例数)
5、CMI(病例组合指数)
CMI:是某个医院的例均权重,跟医院收治的病例类型有关,值高被认为医院收治病例的评价难度较大。
6、 时间、费用消耗指数
利用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评价医院的绩效,如果计算值在1左右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低或住院时间较短;大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高或住院时间较长。
DRGs 绩效评价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优势
1. 迎合了国家卫生改革政策的要求
早在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要明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其中,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两项重点指标与DRGs 相关。同时,伴随各地医疗保险支付政策改革的稳步推进,各地的费用支付方式也逐步由最初的总额预算控制的预付制付费方式转向DRGs 付费方式。因此,无论是从绩效考评还是医保支付的角度来看,DRGs 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作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主体,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构建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传统的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注重经济利益的追求,医院的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均与患者医疗费用直接挂钩,大大加重患者的压力,出现了大病看不起、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现象。DGRs 医保付费方式的出现,主要根据病例分组的结果对医院进行补偿,与患者就医花费完全脱钩。可以看出,DRGs 能够有效控制国家和个人医疗支出,遏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3. 提升了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
目前, DRGs 支付方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患者费用的压力已经直接转化为医院的成本压力。提高医院的内在质量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DRGs 可以指导公立医院将具有相似临床流程和相似成本消耗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中进行管理,从而使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指标可以得到量化。可对比、对标,让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绩效比较成为可能。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合理地进行内部绩效评价和管理。
DRGs应用下的医生绩效考核正向影响
第一,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与权威性,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指导性,避免科室认为评价结果有失偏颇;第二,引导科室挑战疑难重症病例,将常见病、非急性发病期的患者转诊至下级医院,承担起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第三,促进了医院和科室不断加强自身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既获得绩效提升,同时优化内部成本结构。
公立医院应用DRGs评价医院绩效存在的问题
将 DRGs 系统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中,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有助于规范医院诊疗流程,提高医疗安全质量。近年来,各个公立医院通过运用DRGs 系统可以全面、多维地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指导医院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然而,某些公立医院在具体应用DRGs 评价医院绩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还不够达标
从定义上来看, DRGs 是一种基于病例的经验管理方法。因此,其最终管理结果会受到病例分布情况和样本量的影响。在实际中,不同患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如不同患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和过程不尽相同 ),甚至有些患者会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这就会造成当医院收治的病例样本较少时, DRGs 评价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某些相关数据的填报不够准确, DRGs 评价的客观性很难实现。所以,公立医院要在 DRGs实际应用中,要对相关病例数据信息的质量进行把握,尤其是要加强对医生书写病历质量的培训和考核。
2.区域经济和政策的限制与影响
目前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都采用了DRGs评价系统,但是由于区域范围的限制,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也会不同,再加上各省市之间所采用的分组器平台不同,其相关的指标数据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此外,不同地域间的医疗服务价格也不一致,这也使得同一病组在不同地区之间的DRGs也有差异,对 DRGs 的使用效果和准确性造成了限制和影响。
3.DRGs 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动态性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立医院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的,随着医院相关业务的交替变更,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所以,公立医院的DRGs 绩效评价体系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在符合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导向和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DRGs 绩效评价体系与传统的统计指标评价方法相比,具有其科学性与客观性的一面,它不仅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量能够进行客观的考核,还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力、效率以及绩效进行考核,是当今公立医院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充分发挥DRGs在医院绩效中的应用,就能使DRGs在医院绩效中行之有效了。而DRGS应用的有效性,能使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效率等,也提升了病患的满意度,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增强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