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给好评还是差评?
过去30多年里,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一日千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这虽然增加了原来割裂的服务体系的碎片化,但也让市场看到了些许的希望,特别是与线下医疗服务创新的缓慢发展相比,线上的创新获得了空前的关注。但是,创新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医疗服务领域,创新是必须符合医疗服务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边界的。若问中国医疗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行,100个人能给出500个答案。那么中国如何异军突起,建立国产医疗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亮出自己的观点。
国家不重视 投入比例不足
医疗软件本应是高技术、高价格、高质量、高服务等性质的商品。可在中国却完全变了味、变了质,正是这一系列的变了味、变了质导致中国医疗的恶性循环。关键是投入,百千万的投入医院院长肯定心疼,基本上不可行,根据规模来看,好多医院的应用软件基本都已成型,医院都觉得已经够用了,不需要那么多,感觉就是在浪费钱。
去年各国医疗IT投入比例,美国_硬件:38%;软件及服务:62%。中国_硬件:85%;软件及服务:15%。中国的软件不行,是因为投入远远不够。这个投入,讲的是资金。做过一个医疗方面的系统,美国人一年投入2000万左右人民币开发,我们只投入50万,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确实如此,投入少,和中国人的观念也有关系。东西不好,应该说和很多东西有关。投入是个问题。 这也和中国人的特点有关。现在医院不差钱,比软件公司的钱要多得多,但就是要压价,历史原因是起步晚、底子薄、缺标准、少资金。现实原因很多,从上到下、甲方乙方、都是一只手抓政绩、一只手抓业绩,而且都是眼前的,缺乏宏观和长远思考。
态度决定一切 解放医疗人员思想
中国医疗是不是真的不行?如果这个问题问老外,也许他们还要考虑半天,“或许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这个问题问中国医院人员,八成都会毫不思索地点头。那么,中国医疗软件这样就真的不行了。
决定医疗水平的根本我认为看三个方面:1、国家的数学水平2、管理水平3、创新能力中国的教育模式问题,首先要看看中国的软件教育。中国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形成比较深的积淀,医疗软件尤其如此。国内做医疗软件比较倾向于直接满足需求,而不去深挖需求,也不去引导需求。
知识产权、体制惹的祸
中国医疗软件产业要想做大,肯定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是现阶段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政策支持和执行力度差异;国民知识水平差异;意识形态差异;语言环境差异;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是知识产权意识的问题。看看软件,摸不到,就觉得不值钱,就不想投钱,就没有好东西出来。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其实这个问题关键是体制的问题,但是体制也需要技术来革新。谁还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到医疗软件来说,哪几家三甲医院流程一致?每个领导上任都想出业绩,都想不走寻常路,都想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国情嘛,关系,技术第二。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制度决定的。但是呢!每件事都是两面性的,中国医疗虽然有它坏的一面,固然肯定有它好的一面。上面说它坏的一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它就好的一面。
中国医疗云一触即发!
云平台可以解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操作能力的弹性问题,固定平台在扩展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云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在用户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云计算在医疗发应用可以称之为“理论丰满,现实骨干”。种种美好的憧憬的实现都需要医疗行业逐步的改进,云计算是一个概念,有些厂家是先把这个概念推出去,然后再把产品随着概念卖出去。实际上,云计算解决了硬件整合的问题,这是落地了的。
很多人都在说,不要小看医疗行业,尽管起步晚,尽管门槛高,但一旦发力速度更快,就连一直无法突破瓶颈的互联网医保支付,不也已经在深圳落地了吗?云落地,亦是如此。
医疗服务创新的标准
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是有着很大的瓶颈,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模式都无法回避现实问题。从本质上来说,线下医疗服务创新进程的缓慢是有其原因的,并不是技术性手段或者商业模式就能轻而易举去改变的。标准给所有医疗服务都明确了边界,要创新难免要逾越边界,过去10年发展起来的高端医疗服务正是得到了高端医疗保险的支撑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高端医疗保险是明确有着一套自身的支付标准来和医疗服务合作规范的,虽然这个标准其实非常脆弱,无法帮助支付方去约束服务方,但毕竟这样一套标准还是支撑了一个狭小的市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