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牌的推广,真正难点在哪?
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无论公立还是民营,都需要有患者前来就医。只有源源不断的患者,才能为医院带来收入维持运营。
有实力的公立医院可以凭借政府信用以及强大的技术实力,赢得患者认同;部分品牌知名度高的民营医疗,也能靠影响力获得一亩三分地。
只是大部分实力弱又缺乏特色项目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团队,无论公私,都会为患者来源发愁。
虽然医保的广覆盖政策和社会老龄化发展,为医疗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医保管理和结算的日益严格,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那些本来2019年就摇摇欲坠的医疗机构,在这两年又经历了雪上加霜的暴击。
从获客本质的角度来看,医院获得患者有两大来源:一种是直接获客,一种是间接获客。
何为直接获客?即因为医院本身的影响力而来的患者,这种亦包括很多第三方平台包括绿通,起到的只是工具作用,因为患者本身对该医疗机构的认知比较明确。
间接获客,在医疗领域主要方式是医生之间的转介绍患者,有些疑难杂症,首诊医生清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会介绍患者转诊去更适合TA的医生,对于二诊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而言,此类病人属于间接获客,也包括病友之间的转介绍。
获客的本质放在医疗领域,我们会发现,医疗机构会采用义诊、便民下乡、网络与流媒体、科普软文、学术会议、技术培训推广、区域医联体、远程医疗、连锁加盟等多种形式,或者直接影响患者,或者通过医生虹吸患者。
以上种种方法都是品牌推广的途径,品牌的本质分为三个维度,即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知名度是用户的知晓程度,美誉度代表了用户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忠诚度代表了用户对品牌是否会重复消费。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需要患者的医疗机构本身,应该如何做才能有品牌的三个维度呢?
首先,作为医疗机构要非常清晰的明白一点,目标患者究竟是直接获客容易还是间接获客容易。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家医疗机构的特点都不一样。
举例来说,有些医疗机构的目标客户比较年轻,儿科(消费决策是年轻的父母)、平价医美(年轻女性),从业医生属于中低年资,这种情况,大多会采用直客的逻辑。年轻的医生也喜欢借助自媒体,流媒体平台,写科普软文、画科普漫画、拍有趣的小视频,在自己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账号上进行传播,解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问题。
而高年资的专家,更专注于疑难病症,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学术会议、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科室共建等方式,影响基层医生,通过医生来影响病人,这种方式在顶级的专科医院以及有些医院的特色科室,也是普遍采用。
有政府背书的公立基层医院,更多需要解决的是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医院内部流程中,通过改善服务、提高专业技能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宣传仅仅是有限的辅助手段。
所以,医疗品牌推广真的很难吗?万事开头难是必然,只要解决了上文所说的核心问题,其他一切都是“术”。
无论是给品牌定性,还是采用多种推广途径,都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及宣传团队的认知和资源覆盖,从技术层面看,未必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但一定是最适合该团队的方式。
要提升做品牌的效果,则需要对医疗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充分认知,对业务决策链的核心点可以把握住,这些离不开充分的实践和系统性的学习。毕竟双跨医疗和品牌的从业者,本身是医疗机构最稀缺的人才之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