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医生反对职称评审制度
5月21日,《医学界》发起一项名为“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是否合理?”的调查,一周时间,3836名医务工作者参与调查,9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医生们普遍希望国内的职称评审制度能有所改进,让自己能专心为患者服务,更好地用心于自己的工作。
在参与调查的3836名医生中,43.61%为主治医师,29.64%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占7.98%,住院医师的比例为18.77%。80.4%的受访者认为医生职称对治病没有帮助,93.5%的医生认为职称晋升不应与论文挂钩,从职称分布上来看,认为中国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比例分别为90.8%、96.5%、98.7%、97.8%。
91.5%的受访者表示,每到职称晋升季,总会接到过花钱买版面、收钱发论文的电话(短信、邮件……),“为了晋职称很多人都在编造论文、科研,这个真的会对病人有帮助吗?”面对为了晋升职称“论文造假、抄袭成风”的现状,一位医生痛心疾首地表示。
现行晋升制度影响临床医疗工作
“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逼迫医生忙于应付论文和科研,让有些医生只会写论文不会看病了,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早在2011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就对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提出过质疑。
然而三年过去了,“职称晋升与论文挂钩”的现象丝毫没有改善。微博知名医生、原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于201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一时间轰动了医疗界。据于莺介绍,她离开公立医院原因之一就是“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
在目前的公立医院职称晋升体系中,如果发不了论文,就算临床水准再高,也没法评上副主任医师。就像于莺在解释自己的辞职原因时说的:即便她有很强的临床能力,但“没发表论文的天赋”。
“个别城市甚至把科研课题立项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多数医院在医师晋升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的要求更是逐年加码。”范利委员介绍,“这逼迫着临床医生忙于科研和写论文,而那些看病"很有两下子"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在晋升职称时则无优势可言。”
论文要求滋生学术腐败
“通过论文来评定是否可以升职称,滋生了许多以此赚钱的杂志社,代发甚至代写中介,发论文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悲哀!”在发起的调查中,一位医生这样答道。
实际上,近些年医生为晋职称找枪手发论文而被骗钱的事屡有发生。2013年,重庆市3位医生急于评定职称,自己又没时间写论文,即便写了论文又为不能发表而发愁,于是交了1.4万元给“学术期刊业务经理”,让枪手帮自己发论文,终论文没发成,钱还被骗走。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在本次《医学界》的调查中,很多医生都提到了自己身边就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位医生很全面的介绍了自己身边同事如何满足职称评审条件的真相:“看看职称评审的条件吧,考试+文章+学分+教学职称+关系,哪一个和治病相关?考试相关的,也不说了,题海战术,从小都这么过来的;文章靠编+买,都知道是垃圾没有人看,胡编乱造+买版面,好一点的还要加领导名字,写不到或没时间就找个枪手,学校里的文章枪手已具规模;教学职称不说了,不是每个医院都要,占时间而已;学分均由医学会卖,年轻的领导太太坐地收钱,120块一张10分,三年够学分才有评审条件;关系……唉……没有就缓几年吧。”
如何评价医生更科学?
在本次调查中,医生们见仁见智,2100多位医生给《医学界》留言,提出自己对中国医生职称晋升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医生们普遍认为,医生的执业水平的确需要一套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确认。但评价体系本身必须是科学,合理,公正的才有意义。临床型的医生应该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看好病,如何让患者满意上,并且用好的方法让病人解除痛苦,研究型的医生应该写论文为主。但遗憾的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评价标准都带有很大的行政化,功利化色彩。不仅不能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阻碍了医师专业技术的提高!
海外是否对医生职称有设定?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昭远介绍,其实欧美和港台都没有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说法。他们只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优秀的专科医生可聘为专业负责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然他们也会根据医院的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介绍研究成果,但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非做不可。
周昭远认为,对于医生而言,能够花少代价治好病就是好医生,职称高低与治病能力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不少大医院的专家连常见病都治不好,更不要说罕见病和疑难病及危重病。废除职称评审,至少把职称与待遇脱钩,才能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