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霍尔斯原创 > 正文

缺位的“关怀”医院要重视起来!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18-08-01

人们常说,一个人离世,会让5个亲人,10个朋友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善终关怀,帮助病人安详平静地走完人生的后旅程,照顾的不是1个人,而是15个人。

临终关怀理念,主张对患者进行缓和医疗。来自西方的缓和医疗理念,重视临终者支配剩余生命的自由。

临终关怀并非是疾病的治愈疗法,而是一种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倘若病入膏肓,没有继续治疗的价值,于患者和家人而言,与其过度医疗,倒不如让患者“无憾、无惧、无痛”地走完后一程,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时候,临终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式,临终关怀承认了医学暂时的力所难及,承认了死亡的客观存在。可是,它又是对于病人温柔的关切与照顾。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中一味强调生命时间的延长,临终关怀开始关注如何让一个人在生死面前仍然保持尊严,开始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应对病痛与孤独。

尽管临终关怀不再是积极的疾病治疗,而是一种护理,但也应有医疗机构的参与。遗憾的是,虽然临终关怀的理念引进中国二三十年了,可愿意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

 

临终关怀的定位是以少的医疗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而现行医疗收费标准是为了治病而设立的。

我国的临终关怀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医院申请设立临终关怀中心,但进展缓慢。

然而我国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口数量庞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达到900多万,但社会上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却只能满足约15%的需求。除去猝死等因素,绝大部分人在去世前会遭受巨大的痛苦,亟须临终关怀,而得到临终关怀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

临终关怀需求那么大,大医院却缺乏提供服务的动力,原因在哪?

临终关怀的定位就是以少的医疗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大程度减少技术性医疗手段和药物手段,同时大量增加人文关怀,这些服务需要很高的人工成本。而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是为了治病而设立的,只有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和用药才会有收益。心理医生的治疗虽然可收费,但主要针对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其次,临终关怀需要的一些药物和服务,医保不给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很低。比如阿片类药物一片需100元左右,有的患者疼痛不那么剧烈,一天吃一两片就够了,有的患者疼痛太剧烈,可能要吃20片,一天就要花2000元,10天下来光阿片类药物就要花费2万元。如果医保不报销,患者家属负担很重。很多家属经济条件一般,就将患者接回家照顾。这样,医院更没有动力去提供长期的临终关怀服务了。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当下,临终关怀未能走近医疗机构的视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数以百万计的患者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同时,还有数量惊人的民营医院处在饥渴的状态,他们的患者不多,有的甚至靠欺诈式宣传来诱惑患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思路,引导民营医院来做临终关怀的护理服务呢?

当然,引导民营医院做临终关怀护理也需要几个促进的条件。

,要改变观念

目前,很多人都不太认可临终关怀这个理念,认为停止对父母、长辈的积极治疗是一种不孝。如果这个观念不改变,大家不愿放弃治疗,临终关怀就无法展开。

第二,民营医院也要提高护理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第三,政府也应积极推动,比如采取措施,将临终关怀的费用纳入到医保等等。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临终关怀无服务的难题就能得到逐步解决。

 

调查显示,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这挑动了人们的神经。

由于医院缺乏临终关怀服务,很多人在生命的后阶段很痛苦。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看,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