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如此激烈,诊所未来何去何从?
当前医疗行业中,大医院人头涌动、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依然是业内的顽疾。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就医状况,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鼓励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尤其是各级各类医生开办诊所的政策一再松绑。
不少在医院工作的医生也有开办诊所的打算,但他们却很困惑,诊所到底开在哪里才能生存、才能盈利?
大城市开诊所生存不易
《中国医药报告2018》数据显示:18大重点城市基层诊所数量直线下滑,基层诊所迎来关店潮。
在2017年年底,基层诊所收录数2.8万家,比年初减少4000家;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基层诊所,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除了成都和杭州外,14个城市基层诊所数量下降幅度均超过10%。其中,北京、上海基层诊所关闭300+,关闭100+的城市达到9个。
这个数据提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诊所在大中城市的生存能力堪忧。
开诊所难吗
在中国开一家诊所总结下来就是:说得通政府、受得了规矩、能招来医生、有患者看病。
诊所是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开办诊所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要符合各省卫计委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每个地方政府对区域内新开医疗机构的数量、选址、类型等可能都不一样,但仍然保有严格限制。
当然,一旦诊所开办,还应该结合诊所的能力和所拥有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点来吸引一定群体的服务对象,培养固定的患者群体,才能提高诊所生存和盈利的机会。
诊所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际遇
1、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包括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2、国家鼓励中医诊所,改前置审批制为备案制,为中医诊所、专科及综合门诊开绿灯,
3、各地鼓励连锁诊所发展,成都颁布国内第一张连锁诊所牌照,
4、产业资本与风险资本纷纷进入基层医疗领域,融资不断创新高,
5、两票制和公立医院的合规营销,促使药械上游企业、商业企业和医药自然人纷纷转型或转战基层医疗市场,资金、人才和理念都纷涌而至。
基层诊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周围同类医疗机构的竞争,还包括公立医院的竞争,比如一级公立医疗机构拥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技术上没有明显优势,竞争不足为虑,但二甲以上公立医院纷纷跑马圈地(分级诊疗、医联体),携技术优势、药品零差价优势、医保农合报销优势,将会对社会办基层诊所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
中小城市和农村或许是个机会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8年2月公布的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统计显示,全国诊所数量2017年2月底的数目是202747家,2018年2月底的数据显示为213910家,增加了11163家。
这表明即使在一年之内,18家大中城市关了4000多家诊所的情况下,全国的总体的诊所是增加的。
增加的一万多家,这个数据很充分的说明一个问题,在大重点城市诊所急剧减少的同时,中小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的诊所,增加数目是非常大的。
这无疑给我们希望开办诊所的医生提供了一个方向。中小城市及农村对诊所来讲是一个可行的办医流向。
大城市医疗机构相对集中,患者众多且支付能力相对较强、对医疗服务要求也高。但是诊所的竞争能力弱、对患者的吸引力有限,诊所如果没有特色没有其他支持很难生存。
中国中小城市、农村地区,诊所面临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很多;二是老百姓需求和支付能力虽然比大城市弱一些,对医疗要求也低不少。这对诊所的生存是非常有利的。
对希望拥有自己诊所的医生来讲,是选择小城市、农村市场还是大城市市场呢?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发展方向问题。而国家这些年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松绑基层诊所,尤其是全科诊所,其中蕴含了非常大的市场机遇。
诊所未来经营可以换一种思路,不必只盲目与打针输液,未来慢病诊疗将是发展的重点,随着《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法规相继颁布,引进特色有效的治疗项目,将会成为诊所的未来盈利的主要方向。
总之,诊所要转型,就要抓紧政策的东风,现在国家正大力支持基层诊所的推广,怎样引入合适的项目,引入项目以后怎样推广,这就是未来诊所发展的关键。
霍尔斯认为开办诊所和开办医院是一样的,开办诊所需要静下心来,在明确政策目的的同时,细心考虑设立诊所理应解决和准备的诸多问题与事项,切忌盲目进行开办。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