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系医院半年回本时代已成过去
部分福建莆田人从刷电线杆“包治性病”的“上不得台面”方法开始,到在某搜索引擎年投入120亿元广告吸引患者,在广告营销的驱动下,不管你是否承认或者信任,“莆田系”在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已经奠定了江湖地位。今年6月,福建省制定了《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鼓励厦门、莆田等地规划建设医疗园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园区建设。
一方面,不可否认,“莆田系”已经成为中国民营医院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莆田系”发展到今天不变革就将遭遇阻力,这从两位名人对莆田系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冯仑在今年的某论坛上公开表示愿意跟莆田人一起搞医疗;而俞敏洪因新东方女员工在莆田系医院分娩身亡,公开表示“别去莆田系医院”。
事实上,冯仑和俞敏洪所看到的正是莆田系医院的正反两面,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莆田系正处在十字路口,是继续按照此前路径前行,还是升级转型?这是眼下“莆田系”面临的选择题。
现状:半年回本时代已过去
“投入几百万半年就回本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莆田系一家专科医院南昌分院的管理者林先生,他对于自己的前路并不十分看好。做过游医、承包过科室,林先生深谙莆田系早期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灰色过往。
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林先生经营的是一家男性专科医院,虽然眼下他的医院还能维持盈利,不过确实感到越来越辛苦。
一种说法是莆田系医院“砸”在广告上的投入,已经占据了每年营业额的60%。据《中国经营报》7月29日报道,福建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曾公开表示,百度2013年的广告总量是260亿元,莆田的民营医院在百度上就做了120亿元的广告。
林先生表示,民营医院广告投入确实花费不菲,但也达不到60%。他认为一些新开业的医院在前期打品牌的阶段投入较大,但一般经营稳定的医院广告投入占比大概在30%左右。不过眼下搜索引擎关键词竞价进一步抬升了成本,这种竞价方式也导致了同业间广告的恶性竞价,吞噬了利润。
对于成本的上升,林先生表示并非只是因广告投入所造成,包括人员工资和租赁物业的费用都在大幅上涨,其中人力成本每年上涨5%~15%,而租金成本年涨幅在10%~15%。林先生表示,眼下医院的回报周期再拉长1年能盈利就算不错,一般3年做不起来就要转手。
一位医疗器械销售人员也感受到了民营医院这几年的变化。他告诉记者,早些年市场环境不如现在规范,民营医院采购需求很简单,就是要便宜的,然后再以高价卖出去。这几年则不然。随着市场逐渐规范、信息传播更透明,民营医院也开始参照公立医院做法,购买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定价也会参考公立医院,如果定价过高,病人就不愿意再去。
和一般做企业不同,办医院很少因为做不下去而关门,即使做不起来也会通过同业转手,换一个“老板”换一个专科继续经营,这个行业不乏接盘者。
由于一直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于莆田系医院相关统计数据也缺乏。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目前民营医疗的经营现状大致是“2233”,即20%很好,20%良好,30%持平,30%亏损。
不过林先生通过和同业交流,认为实际情况可能会比上述说法更好些,大约50%的医院还是能够赚钱,只有20%的在亏损。
今年6月,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宣布成立,来自该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是全球大的健康产业联盟组织,在全国拥有8600多家民营医院会员,提供100多万医护人员就业,年营业额达2600多亿元。上海博爱医疗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志忠是总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同时也被选任为该总会的会长(理事长)。
在林先生看来,成立莆系的医疗健康总会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抱团重塑行业形象,以及形成行业自律。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提出规范行业,共建采购平台,并在人才、院点、融资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作为会员成员的林先生认为共建采购平台等设想不错,不过能否成功眼下还不好说。
尽管他现在已经在考虑转行退出医疗行业,但他表示并不是因为经营的医院不赚钱,而是希望自己能够“睡个好觉”。
标本:借“公立”资源快速扩张
尽管存在不佳的历史口碑以及业绩的下滑,但一些前期发展较好的莆田系医院通过集团化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政策东风下,厦门市莆田商会会长、厦门眼科中心集团董事长苏庆灿眼下正“开足马力”,在全国迅速扩张,布局其集团的新版图。2009年还只有一家医院,2010年宣布集团化运作,随后的4年,以每年约5家分院的速度,在全国迅速发展到目前的21家分院。
在民营各专科领域中,眼科被认为是目前行业内发展较为健康透明的专科,同行中已有爱尔眼科(行情,问诊)在创业板上市。在单家医院的规模经营效率上,厦门眼科中心集团品牌中心副总经理姚郑玲玲认为,本部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并不会输给其他民营眼科医院。
在业内看来,厦门眼科中心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此前的“公立”基础。
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曾是厦门家“三甲”公立医院,成立于1997年,不过经营情况却一直不佳,面临亏损,2004年被民营企业厦门欧华实业公司收购,变身民营医院,在当时也引发了业内不小的震动。
此后,苏庆灿对于眼科中心的经营并没有采用“赚快钱”的一般性做法,而是参照公立医院的做法——2006年2月,该眼科中心被批准成为厦门市首家非营利性眼科医院;2006年6月7日,与厦门大学签署协议,建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等。
2010年12月,苏庆灿成功控股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该院发展路径和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类似,也是依托此前品牌资产,据悉该院已实现盈利。
在福建省鼓励厦门发展医疗产业园的背景下,今年8月厦门眼科中心集团同样采用了借助公立医院的资源品牌方式,其旗下综合性医院新开元医院将落户五缘湾院区,委托厦门大学附属医院托管。姚郑玲玲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开办综合性医院的难度要高于专科类医院。
显然,选择背靠大树的委托管理方式,让民营医院经营更容易走上快车道。不过这种模式却无法无限复制。
难点:政策、人才资源难敌公立医院
不过,厦门眼科中心集团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并不能做到每家分院快速盈利。一些分院在集团接手的年就实现盈利,一些分院经营好几年还未开始盈利。
据悉,各分院不同的背景导致经营状况较大的差异。烟台建筑医院始建于1984年,而贵阳阳明眼科医院成立于2007年;在安徽合肥,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民营连锁集团都设立了分院,几家医院正面交锋,竞争异常激烈;而在贵州省毕节市,竞争状况相对缓和,厦门眼科中心和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较高,也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南平眼科医院等新院的知名度还不高。
姚郑玲玲表示,厦门眼科医院投入的广告费用占比仅有10%,远低于莆田系民营医院一般30%~60%的比例。不过她也坦言,一些新开业知名度不够的分院,现在也在考虑“砸”一段时间广告。
厦门眼科中心集团认为,传统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积累使公立医院在当地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全国每个省市都有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浙江浙二眼科中心(杭州)、四川华西医院眼科(成都)、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青岛)等。这些都是本地居民就诊或省内转诊的主要机构。
公立医院的优势体现在政策的支持和人才的吸引上。首先,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税收方面享受不同的待遇。虽然近年来,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也享受税收优惠,免征时间为3年,但一些地方对于规定并未及时有效地执行;其次,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的选择更倾向于公立医院。后,由于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申请等方面的差异,公立医院是很多优秀人才的首选单位,人才也就成为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之一。
已上市的爱尔眼科给同行指出了一条资本运作之路。而姚郑玲玲也并没有否认眼科中心上市的目标。不过,对于资本注入之后的民营医院是否真的就能够顺利转型升级,行业内也存在不同观点。
林先生认为,民营医疗行业经过这一轮的升级转型,未来还会有持续的发展。不过从他个人的从业经历看,医疗应该是完全公益的,资本的属性原本逐利,目前公立医改尚未成功,而推动社会资本办医难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反民营医院应该是针对特需病人需求的发展,如一些高端医疗服务需求,这也是民营医院区别于公立医院的服务优势。
霍尔斯医疗管理顾问指出医改新环境下,莆系医院百亿营销已经不在适应当下这个市场,民营医院要想持续科学发展,成为百年品牌。那么医院还是需要从服务出发,引起先进特色疗法和设备,吸纳人才,竖品牌形象让医院成为八方可信,流传百世的病患乐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