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不应让医院“受伤”
2014年,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公安厅、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河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办法》,要求各省辖市、直管县(市)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使“无主”患者、贫困患者可获得救助,急救患者若没钱也能照常看病。这一举措,堪称惠民之举。然而,据了解,河南省某市截至今年11月底,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还有300余万元,花出去的只有100余万元。是没有那么多贫困患者和“无主”患者,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现实中,很多医院都被特殊患者的医疗费用拖累着。”河南省一名基层医院管理者这样说道。据河南省某市一家三级医院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该院已经为特殊患者垫付了四十余万却没有得到应急补助基金的补助;该市一家二级医院自2015年以来,收治“三无”住院患者7人,合计产生费用197844.72元,还有患者在院期间的生活费用5000余元,以及护理、护工等费用,由于无法核实患者身份或患者治愈后家人拒收等原因,无法申报该项基金补助,至今无法结算。
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医院和特殊患者来说本是件好事,但为何却遭遇“基金有钱难花,医院垫付难收回”的尴尬情况?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相关手续太烦琐。例如证实“无主”患者的身份问题归公安部门管辖,贫困患者信息核实归民政部门管辖,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患者的身份还要医院去代为核实。中间还有类似证明“你是谁”“你穷不穷”等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这无疑耗费了人力和时间。更有甚者,哪家医院遇到外地“无主”患者,更是苦不堪言,有时还要跑到患者户口所在地去核实身份,其中的花费竟然超出救治费用。
很多时候,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像设立疾病应急补助基金,政府出发点是为了照顾一些“无主”患者和贫困患者,让他们看得起病,感受到政府的关怀。这一政策对医院也是利好,但由于申请补助流程繁琐,只得无奈垫付医疗费用。相关部门应在政策推出之后,再对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并及时补救。只有反思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让一项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本文来源于健康报 李季
文章均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位网友的奇思妙想,版权当属原作者,若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