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一纸规定要断了中医院的活路?
提到中医,很多人会自然联想到把脉、针灸、配药等传统手艺。包括笔者在内,也会习惯性地将“手术”一词划归到西医的范畴,而类似关节置换这种手术更是与中医没什么关系。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一组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数据,或许会颠覆你对中医和中医院的认知。据统计,2013年该院完成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200台,骨科关节镜手术600台,眼科人工晶体手术900台,心脏介入导管支架手术超过1000台。上述手术仅仅是在一家开放床位1350张的中医院完成的。同城的广东省中医院的此类手术开展数量也是旗鼓相当。
一家中医院在骨关节的手术数量上,秒杀同城其他西医医院,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广州如此,在临近的东莞和佛山,两家以骨科为特色的中医院:东莞中医院和佛山中医院,在骨关节置换手术数量上更是遥遥领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告诉健康界,广东所有西医院骨科的手术量加起来,也只相当于中医院的一半。
然而,现在他们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这种手术,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生可能都不让做了。
卫计委一纸规定要断了中医院的活路?
2012年6月1日,原卫生部在其官网上发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通知对于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疗机构、医师、技术管理和培训等进行了规范。2个月后,卫生部又发布了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两个文件的内容如出一辙,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手术的准入标准,严格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资质。
然而,2012年8月6日,卫计委在其官网又发布了一个《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的补充通知》,这个补充通知对于中医和中医院不啻一声霹雳。通知明确规定:截至文件印发之日,凡是符合认定条件,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师,可以直接认定具有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资质。其他不符合《通知》规定认定条件,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师,不再授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资质。这意味着之前具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资格的医生,只要符合资质就可以开展此类手术,而以后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生将再无缘从事此类手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院长樊粤光告诉健康界,此规定意味着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生连培训的资格都没有了,只允许西医的外科医生开展此类手术,明确地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师排除在外。
卫计委在补充通知中还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在2013年1月1日前,将准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这一结果,中医界显然难以接受。
异常焦虑的广东中医界
广东的中医药事业是中国中医药发展的高地,无论是影视作品《黄飞鸿》中的宝芝林,还是广东人热衷进补的药膳,中医中药的影响随处可见,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当地人笃信中医有关。时下,广东省的几家中医院如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中医院、东莞中医院等都是闻名全国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根据2012年的卫生财务年报数据,广东省城市医院(仅西医且不含县级及以下)的业务收入为628.16亿元,城市中医院的业务收入为122.44亿元,二者之比约为5:1,而全国的这一数字约为8:1,广东中医的份量可见一斑。
在卫计委的几个限制规定发布后,广东省骨科协会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规定成立了技术小组,对每个医院进行地毯式核查,并在网上公布了可以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和医生的名单。结果,广东大多数中医院都被排除在外。据樊粤光推测,未来广东关节镜学会、眼科学会、心脏学会等也会根据这些文件,试着对相关的手术准入设置门槛,对医院和医生进行了规定,限制进入。
樊粤光十分焦虑地对健康界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规定把我们逼到一个悬崖和绝路上。”他告诉健康界,除了广东,地处中原、且中医药发展较好的河南省,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
在广东中医界沸反盈天的讨论中,其他省份却一片寂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黄国毅告诉健康界,上海也遇到类似问题,但目前这块把关在上海质控中心,由于医院实力较强,目前不存在资质的问题。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只是知道有这几个文件,但没有意识到文件所带来巨大威胁。而在北方的很多城市,尤其是东北地区,中医院根本就没有开展此类手术,这些医院的一片寂静也在情理之中。
令中医沮丧的未来
“对于中医和中医院技术准入的限制,会让一部分人中医医生放弃这个专业”,樊粤光告诉健康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旦医院的中医医生从事了骨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出现医疗事故,那么医院将会面临官司和巨额赔偿。因为,病人只要拿着名单,发现你没有从事这项手术的资质后,医院的这场官司必输无疑。”
据了解,樊粤光教授是全国中医学会骨伤分会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委员,这两项对于中医骨科的限制,正是阻断了其所在科室的发展和后续人才的培养。对此规定,他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切肤之痛。樊粤光认为,广东的一些医学会打着提高行业标准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进行行业垄断的行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中医院和西医院之间的激烈竞争。
这一规定对于中医和中西医从业人员的歧视十分明显,樊粤光说,这几年广东中医院校的招生也在走下坡路,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医学生,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转变。有大量的中医本科生考西医的研究生,想通过在研究生阶段把职业资格变成西医的职业资格,使得今后就业有更广阔的天地。
对中医医疗机构的制约,也使中医专科建设受到了极大限制,甚至会带来大量的人才流失。樊粤光感慨,如果这种准入标准全面实施以后,“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等既定方针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他认为,对中西医不应设双重的标准,作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应大力为中医院呐喊,要告诉患者,中医院相比西医院不存在劣势。然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缄默不语,也让樊粤光十分沮丧。
“我行我素”与奔走呐喊
据吕宾介绍,浙江省中医院的骨关节置换手术量没有广东几家中医院那么大,也没有接到协会的任何通知和检查。医院该进行的各项手术,仍在进行。但他表示,会密切关注此事,并让所有涉及此类手术的医生知晓其中危害。
健康界致电广东茂名中医院院长黎治荣时,他对此颇为激动,认为此事是无稽之谈,只是某些协会在操作,医院该做什么手术仍会继续。
据樊粤光介绍,广东省中医界向广东省中医管理局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反映过此事,但两家机构均没有站出来为中医院发声。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认为,单靠个人呼喊意义不大。可以将建议写成政协提案,联合几名全国政协委员,交到国家层面去商讨处理。
事实上,广东中医界自文件下发后,就没有停止过奔走呐喊。樊粤光动用了其同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等知名人士去国家请求松绑,至今无果。樊粤光还以学会的名义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是至今未见任何回应。
通知是否有违法理?
“要呐喊,就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进行理论,不能光是喊。”樊粤光认为,卫计委的规定从法规和政治上违反了《垄断法》、《行政许可法》、《职业医师法》和《中医条例法》,违背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原则。这是对传统医学从业者的歧视、对中医机构的制约以及对中医事业发展的阻碍。
健康界联系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人员咨询此事,被以事情复杂和敏感为由婉拒。
据悉,广东几家大的三级中医院甚至起草了一纸诉状,要走法律程序以唤起社会的关注,但没有律师接这单官司。
在“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上,国家发布了很多政策和法规。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主任曾公开表示: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互补的,对中医的“强劲壮骨”,来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偏向哪一个。
中医西化的困局和无奈
对此争论,笔者根据采访,整理出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严格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资质、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医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康复方面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医借助于手术平台可以进行完善和提高,对于发展中医大有裨益。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是,不应该把目光盯在中医与非中医,而是要看医生和医院的临床能力,可以结合以往手术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来决定是否授予资质。无论是什么职业资格,统一进行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了就授予资质,不管你是学中医,学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
事实上,中医医生和中医院从事大量有创手术,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的无奈。
“当前高校的中医教育中,有一半以上的课程都是西医课程,中西医结合的学生,西医会更多一些。很多中医的学生会在西医医院实习,接受的培训也和西医学生没有区别。中医生从事西医的工作也很正常。”北京中医药大学谢云武医师告诉健康界,“中医医生的平均收入远低于西医医生,提高收入也是很多中医医生转行做西医的动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车国卫也认为,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改革中医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中医学科的发展、行业的自身定位、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诸多的因素掺杂在一起,让中医在西化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无奈。近年来,关于中医存废之争甚嚣尘上,也与中医自身发展的方向不明有极大的关系。
樊粤光说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我有资格可以做骨关节手术,但是我招的博士生以后就不能从事这项工作,以后中医在这方面恐怕就彻底断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